记者江雅雯 “李老,我带一个孩子过来跟您学习书法,好吗?”近日,当安源区凤凰街北桥外社区党委书记吴楠领着一名留守儿童来到李友生面前时,他并没有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要求不悦,而是笑着满口答应。“李老是我们社区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平日里常到社区活动中心无偿教小朋友写字。”吴楠说,“我们社区就是因为有许多像李老这样的居民,才到处充满了人情味。” 黄鼎杨是北桥外社区的老住户,每次聊起他,大家都要说一说他30多年照顾脑瘫弃儿的故事。1987年,黄鼎杨在家门口拾到一个弃婴,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为他取名正宇。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夫妇俩发现了孩子有些不正常。后经医生诊断,正宇被确诊为脑性瘫痪,无法治愈。考虑到患病的正宇对黄鼎杨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少人都劝他将孩子送到福利院去,但他毅然坚持继续抚养正宇并为他四处求医。如今,夫妇俩都已两鬓斑白,但还在坚持照顾着患病的养子。 如果说黄鼎杨夫妇30多年来对脑瘫养子不离不弃体现的是舐犊之爱,那么王忠官20多年来照顾病妻演绎的就是伉俪情深。王忠官今年59岁,是北桥外社区一名下岗失业多年的居民,其妻20多年前因受刺激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面对爱妻病重、儿子尚幼的困境,王忠官毅然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照顾妻子而不外出务工,20年来靠着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将儿子抚养成人,把病重的妻子照顾得妥妥当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只要爱存心中,就有了战胜苦难的力量。 北桥外社区还有很多小家庭在演绎着温情故事。郭惠梅多年来照顾身体残疾的邻居吴红章,被传为佳话。今年75岁的吴红章是一名空巢老人,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每年春节才回家。2001年,吴红章不慎跌倒,导致股骨头坏死三级肢残,只能靠拄双拐行走,其老伴又于几年前因病离世。郭惠梅知晓吴红章家的情况后,主动照顾起吴红章的生活,将买菜、交水电燃气费、到社区办理退休人员年检手续等琐事全包了。平时吴红章只要一拨电话,她就一定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北桥外有真情,许许多多温暖人心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为了将这些感人故事宣传出去,为大家树立道德的榜样,北桥外社区每年都会有“最美社区居民”“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并邀请入选者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另外,社区还会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弘扬孝道文化等活动,最大化传播正能量,让社区越来越有人情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