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上栗县 查看内容

乡村振兴迸活力 ——上栗县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大变样

2019-9-16 13:2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上栗发布

摘要: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栗县深入落实市委“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宜居美县的见效之年。近期,上栗县将持续在《萍乡日报》推出系列专 ...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栗县深入落实市委“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宜居美县的见效之年。近期,上栗县将持续在《萍乡日报》推出系列专版,全方位展现上栗的产业之变、民生之变、生态之变、作风之变,敬请关注。
  在幕冲村,百亩金丝皇菊渐渐盛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在湖塘村,西山家庭农场连片种植的水稻即将迎来收割,金黄饱满的稻穗,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生态画卷;在万石村,夜幕降临时动感音乐在丰收广场准时响起,忙碌一天的大妈大婶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2016年换届以来,上栗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先后获得“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
  “四精”引领:生态宜居乡村美
  小桥流水、鹅卵石步道、凉亭、百姓大舞台……走进桐木镇楚山村茅坪自然村,民房错落有致、整洁美观,生态自然、精致美观的文体广场坐落其中。不远处,总面积3000亩的蔬菜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埋头劳作,一辆辆满载着时令蔬菜的卡车陆续从这里出发,销往湖南长沙。“村庄洁净,产村融合,楚山村不仅给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作出示范,也为农业农村融入赣湘合作大局走出了新路。”上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上栗县坚持把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编制《上栗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深度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农村倾斜,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突出“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理念,深入实施乡镇“六个一”工程,推动乡村同步协调发展。近3年来,上栗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6亿余元,高标准建设822个省级村点,改路190公里,改水100%、改厕2.3万余户,新栽种大小苗木21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80余万平方米。2017年开展首届秀美乡村评选,拿出200万元资金对美丽乡村进行奖补,新涌现出桐木荆坪、金山新杨、上栗斑竹、杨岐保护、福田边塘等一大批美丽乡村。
  全面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模式,设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奖补资金,坚持一月两检查一通报、月季一考核一奖惩,每月排名靠后的2个乡镇主要领导在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上公开检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近年来,该县还投入了1.3亿元配备农村环保设施设备,每年投入1345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第三方治理,新建成9个乡村污水厂,投入5000余万元,推进栗水河、萍水河沿线16个行政村和25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推动乡村面貌大改善。
  多元发展:龙头带动村民富
  “苦干9年,荒山变青山,也带动一批乡亲致富。”在赤山镇新店村,龙溪生态林场负责人易洪元通过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现有50余名党员群众加入合作社,种植红心猕猴桃、玉观梨、黄桃、大杨梅、山核桃、冰糖柚等果树近千亩,形成集徒步旅游、休闲养生、采摘、娱乐、农家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
  产业发展,才能让农村具备较为健全的造血功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上栗县坚持立足县域农业实际,投资12亿元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水利灌溉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2017年至2018年,上栗县还投资5400万元,在7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渠道11万米、机耕道6万米,有效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以花炮转型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黑山羊、油茶、果蔬等多样性特色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16年以来,上栗县共创建黑山羊养殖基地5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10个,新增家庭农场3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70余个,涌现出金泰、佰信、赤水生态等一批龙头企业。为让村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该县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3万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其中解决贫困人口就业500余人,年增收1.5万元以上。
  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体体验、健康养生等乡村新型服务业,推动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2016年以来,上栗县新建农家乐等休闲旅游点165个,依托毛家湾文化村、红鱼文化村、山水美花卉园艺博览园、豆田农博园等核心区域推出乡村精品旅游线路5条,举办特色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其中,鸡冠小镇2018年游客接待量超过80万人次,辐射带动作用正在全面显现。
  乡村善治:活力涌动事业兴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坚信办法就在群众中,做好了群众工作,村党支部才能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坚强核心。”今年7月1日,长平乡菱角村党支部书记邱启国手捧着“红旗党支部”的金字牌匾,无比兴奋。当天,菱角村党支部获评“党建+治理”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全县20个“红旗党支部”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点在基层,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致力于推动“一切工作到支部”,上栗县坚持把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作为重中之重,把党的建设、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神经末梢”。村“两委”换届工作,让一大批能人走上村支“两委”领导岗位。基层党组织“九个全面过硬”,党小组规范化建设的全覆盖,让1.1万名农村党员自觉认领产业领航员、文明评议员、矛盾调处员、义务巡防员等新身份,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显现。创新开展的“党建+强村富民”“党建+生态宜居”“党建+治理有效”“党建+乡风文明”四类红旗党支部创评活动,搅动了基层支部“一池春水”,激发出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磅礴活力。
  道德建设,润物无声。上栗县坚持以“文化引领”工程为抓手,在全县新建16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打通了吸引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成为弘扬主流价值、传播文明新风的全新阵地。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持续开展“大地红之歌”系列文化活动,每年200余场的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群众文化活动,让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推动了移风易俗,还助推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凡人善举的层出不穷。突出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主意群众拿,全面加强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各类合法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创新推出“屋场贴心会”这一党群干群连心平台。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围坐一堂,讲政策、讲发展、讲民生、讲和谐。2016年以来,5000余场次的屋场贴心会,参与人数达20余万人次,解决实际问题2800余个,形成工作下沉到村组、政策宣讲到村组、感情联系到村组、贴心服务到村组的良好局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