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山水远,乡情总相依。每每在外听闻,家乡的水更清、树更绿、生活越来越好时,远方游子总会怦然心动,对故土的眷恋便化作一粒“回乡”的种子。近年来,许多萍乡籍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城市白领等纷纷返乡,创业创新,为家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涂抹亮丽色彩,在广阔的田野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更大飞跃…… 刘明利:“煤老板”转型当农民 青山镇乌石印象生态园里,晶莹鲜美的葡萄成串地盘在架上,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红心火龙果被摘下,让每一位前来采摘的游客满载而归。夜幕降临,彩灯高挂,附近的村民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此下棋、跳舞、闲聊……眼看着家乡越变越好,刘明利充满感慨:“不容易啊!” 刘明利是萍乡第一个种植葡萄和火龙果的人,也是萍乡市星青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出生于邻村光辉村的他,上世纪90年代末曾留学日本,日本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赶上煤炭发展的“黄金十年”,颇有商业头脑的他做起了煤炭贸易。2003年,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煤老板”刘明利开始转型搞农业。2007年,刘明利借鉴日本先进的种植理念,在麻山幸福村种植葡萄;2012年,他在乌石租种流转土地种植火龙果,兴建农业示范园。 从最开始流转100亩土地,到如今的480亩,乌石印象生态园规模越来越大,功能日趋完善,已成为萍城近郊游的好去处,不仅推动了秀美乡村建设,还解决了周边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刘明利坦言:“富民之路千万条,只要农民觉得好,我就带领他们大胆朝前走。” 谭新萍:电商大军中的“70后”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带着创意投入到电商创业的浪潮中,在被年轻一代占据的电商队伍中,70后的谭新萍毫不逊色。 谭新萍一路走来,一靠经商之道,二靠风云际遇。2012年,当过代课老师、外出打过工的谭新萍,开始在武功山下的华云老街经营移动营业厅。诚信和优质的服务为谭新萍奠定了良好的人脉基础。2014年,谭新萍走上电商之路。同年12月17日,在芦溪邮政的支持下,她成立萍乡市首家农村E邮服务站。2016年,相继成立舌尖武功农产品有限公司、画眉垅上合作社。可不到两年,发展遇到瓶颈期,粗加工的紫红米销量一直上不去,“转型”成了摆在谭新萍面前的一道难题。谭新萍看着日渐火爆的武功山户外运动热,灵光一闪。2019年初,一款能补充盐分、充饥的紫红米片问世了,并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了“舌尖武功”系列中的爆款,平台上卖到脱销。 谭新萍凭借智慧和坚持摆脱了困境,换来了“舌尖武功”系列光明的前景,也为当地的农户脱贫攻坚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今年8月,谭新萍接手武功山电商扶贫站,在更大的平台继续打造自己的“舌尖武功”品牌,致力将武功山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 肖强:在异乡当“村长” 宣风小伙肖强,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麻田东江村。短短数年内,肖强尽己所能,大力发展东江村的旅游业,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2018年,肖强以高票当选东江村村委会主任,成为东江村有史以来第一位来自异乡的“村长”。 在东江村村部,笔者见到了刚从工地回来的肖强。今年年初,村里投入75万元将闲置的老村部改造成东江公社,发展特色民宿。说起当选“村长”一事,肖强说:“我原本没有这个想法,是村民们认可我的人品和能力,把我选上去的。”2015年,在当地经营假日酒店的肖强,萌生抱团发展旅游业的设想。于是,他找到东江村7家经营农家乐的老板,2016年联合成立了全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 除夕的“龙灯会”、元宵的“梯田焰火节”、清明前后的“开耕节”、夏季的“清凉节”、立冬“进补节”,精心策划的活动把这个小乡村炒成了“网红村”,也为东江村带来了人气和客流量,并直接带动180余人次就业。 当上“村长”后的肖强,除了运营好东江公社,还将流转的50亩荒地变成了稻田,美其名曰“梦想田园”,将其打造成融生产、采摘、研学、旅游和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东江村人的脱贫致富梦。肖强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片越来越好的异乡土地感慨道:“故乡在远方,他乡成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