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青山镇 查看内容

安源青山镇:用好红色资源 打造没有围墙的"初心教育大课堂"

2019-10-6 06:4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中国江西网

摘要: 10月2日,安源区作家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20余名作家走进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故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记者万炳全、李小涛报道:“通过到高自立生平陈列馆这所没有围墙的‘初心教育 ...
10月2日,安源区作家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20余名作家走进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故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记者万炳全、李小涛报道:“通过到高自立生平陈列馆这所没有围墙的‘初心教育大课堂’学习,我被高自立崇高的甘愿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我也要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10月2日,安源区作家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20余名作家走进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故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大家纷纷为高自立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自立”精神演绎红色家风,影响几代人

  高自立出生于1900年,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萍乡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9月带领200余人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队到井冈山,历任红三军政委、红五军十五军政委兼军长、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委员兼财经委员会书记等职务。他24岁结婚不到一年,便远离家乡参加革命,直到1950年1月病逝,被民政部评为革命烈士。高自立一生自立自强、安贫乐道、甘于奉献、忠于组织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0月2日,安源区作家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20余名作家走进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故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高自立离家参加革命时,把家里一切值钱的物品都捐出去闹革命,去实现无产阶级的理想。妻子杨竞成曾经问他:“你不留点钱,不怕老了没有子女养你吗?”高自立回答说;“等到解放那一天,人人都有饭吃,你还会怕挨饿吗?”杨竞成在高自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在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尽全力支持丈夫投身无产阶级革命。

  杨竞成在丈夫因病离世后,回到萍乡农村,做一个普通农民。上世纪50年代初,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专程从南昌到萍乡给杨竞成拜年。邵式平看到他们的艰苦家境很不是滋味,再三劝说杨竞成举家搬迁到省城。杨竞成婉言谢绝:“现在女儿已成家,女儿女婿都没多少文化,只适宜待在农村。”后来,高自立的女儿高馥英拖着行走不便的身子料理家务,并生育了两男一女。

  高自立去世之后,他的孙子高跃萍和孙媳曾继华将高自立50多件文物捐献给了安源煤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当时纪念馆提出给一些经济补偿,但被他们果断拒绝了,曾继华说:“我爷爷那时候穷尽家中一切去支持革命,我们家不可能还拿他一个烈士的东西去卖钱占便宜,这样对不起我爷爷一心为党为国的作为,对不起爷爷高贵的人格!”

  高跃萍的妻子曾继华,2006年起担任村广场社区党支部书记。她不仅肩负着三个村民小组的党建工作,而且由于丈夫高跃萍动过两次手术、身体不佳,她起早贪黑到集市卖菜,贴补家用。曾继华工作出色、乐于服务村民,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高自立的后代将高自立的革命热情和一心为公的品质,深深印入内心。源头村村民们一致认为:“高自立崇高的品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高家人。他们自强自立,从来不利用高自立的影响谋利,从来不向组织伸手提要求。”

  打造没有围墙的“初心教育大课堂”,社会反响良好

  “‘自立’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事迹已经在这块土地上深深的扎下了根,留下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源头村党支部书记高枧生介绍,高自立生平陈列馆共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312平方米。陈列馆一层共分为四个篇章,将高自立一心为党、敢于斗争、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严于律已的优秀品质与家风展现了出来。二层主要是以党员教育为主的廉政电教室。于今年7月1日开馆,到目前已接待来自各地的“学员”3万余人。在这些“学员”中,有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

  据青山镇党委书记杨树介绍,在市、区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已做好长期规划,将高自立故居示范点打造成具有长远影响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型党员教育、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体表现为“五个一”,即:看一座故居(已还原新建的高自立故居);听一堂党课(以高自立的生平事迹、优良家风、廉政故事为主讲内容);读一本传记(在《高自立画册》基础上充实内容出版一本《高自立传记》);看一场电影(拍摄一部以高自立生平为题材的红色电影);做一次拓展(依托高自立故居所在地源头村的自然山水,还原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打造一个“发扬自立精神,重走长征路”的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将高自立故居示范点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初心教育大课堂”。

  10月2日,记者随安源区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专程来到高自立生平陈列馆参观学习时,两扇写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2个大字的大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据高自立的孙媳妇曾继华介绍:“这扇门是奶奶杨竞成在世时立的,爷爷高自立离家参加革命。1950年,爷爷去世后,奶奶杨竞成回到家乡,当时国家给他们发了一笔抚恤金,奶奶拿出少部分将爷爷的老房子修建了一下,另外的钱全部用来帮扶村里的贫困家庭。奶奶说,这些钱用来帮扶村里的百姓才能发挥它最大的用途,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当修建的房子竣工时,奶奶特意在门上留下这12个大字,希望孩子们继承并励志去发扬这一良好家风。”

  安源区作协主席贺焕明介绍:今天组织作协会员参观革命先烈高自立事迹陈列馆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并听取了高自立后代的介绍,观看了革命家高自立的专题片,被高自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安源区作协将为宣传好高自立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献计出力。

  萍乡作家罗雁萍感慨,高家几代人,也是红二代,红三代,他们没有倨先辈之功而自傲,而是当很本分的农民。他们秉承祖辈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这个山清水秀的源头村,我们看到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革命家,无私奉献的博大胸襟。也看到了红色家风,一辈一辈,代代相传!”

  “看到高自立在写给素未谋面的女儿高馥英的第一封家书,以及回信中,教育自己身患残疾的独生女儿要自立自强,自力更生。信短情长传正气,英烈后人葆本色,初心不改跟党走。自立精神焕光彩,吾辈学习之楷模!萍乡作家王剑奇感慨万千,“高自立身居高位,不谋私利,严于律己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安源区作协党支部书记周合明感慨道,革命者以奉献为本,后来人甘守清贫。高自立后人以自立为荣,父有高功而不倨,新中国成立后不但不向党和政府伸手,而且谢绝政府将其迁居省城的关照,坚守乡村,甘于清贫,这种高尚品德,在今天尤为难能可贵。为此,区作协党支部组织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