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白源街 查看内容

【初心故事】白源街“爱心妈妈”邓艳芳

2019-10-7 21:1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白源街

摘要: 邓艳芳,女,白源街长溪小学教师,十一年前她率先建立起留守儿童工作室,十一年来她“初心”始终没变,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成长,培养他们成材,用一片丹心和真情,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她始终恪守“教 ...

邓艳芳,女,白源街长溪小学教师,十一年前她率先建立起留守儿童工作室,十一年来她“初心”始终没变,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成长,培养他们成材,用一片丹心和真情,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她始终恪守“教书育人”的工作准则,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把三尺讲台当作展示自己人生风采的舞台,用两寸粉笔当作书写自己教书育人的篇章,她用一块黑板当作耕耘自己拼搏奋斗的田地。她曾获得“第七届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萍乡市劳动模范”、“最美萍乡人”、萍乡市“十佳”爱心妈妈、萍乡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主动请缨,勇挑重担


邓艳芳在教学中发现除了留守儿童以外,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贫困生也是比较沉默,很少与同学交谈,邓艳芳感到十分痛心。于是,邓艳芳又主动请缨将她于2008年3月筹措建立的“留守儿童工作室”扩展服务对象,除了担负起全校10名留守儿童的管护重任外,还将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贫困生等纳入了关爱的范围中,为孩子们制定一份营养餐计划、建一份成长档案、建一本成长相册、每年搞一次健康体检、每年过一个快乐生日、开通一部亲情电话、搭一个维权热线平台、带着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等,让孩子们享受了爱的阳光、也让家长们放了心。邓艳芳工作室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陪留守儿童吃午饭

陪留守儿童过生日



加强服务,共同成长


邓艳芳经过认真实践和总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为特殊儿童导航服务的办法。一是建立档案。通过家访,全面了解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把孩子们成长的点滴详细记录在档案中。二是落实帮扶。组织每位班主任老师与特殊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给予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三是加强沟通。老师和学生父母随时保持联络,向他们介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他们安心工作。组织各种亲子活动,让孩子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四是开展活动。定期开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以及举行生日聚会等,让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组织留守儿童到萍乡博物馆参观

吃月饼,陪伴留守儿童过中秋



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作为孩子们的“爱心妈妈”,邓艳芳同志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每天中午组织孩子们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吃完饭后组织观看30分钟的少儿节目,再让学生看看有益的图书报刊或玩玩游戏。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吃饭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其视野;下午放学后,组织孩子们统一完成家庭作业、复习功课,开展课外活动,然后把他们护送到家。

陪孩子们玩游戏

邓艳芳十分赞同“只要有爱,就有奇迹”这句话,认为信任、表扬和鼓励会成为学生的动力,这种动力会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成才、成功。小敏(化名),六年级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做好,成绩也不够理想,12岁的女孩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有些孤僻,邓艳芳注意到后,及时到她家进行家访,了解到:她爸爸由于误入歧途在外改造,她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年前,母亲为了生活进城打工,常常很晚才回家,每天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她。此后,邓艳芳在课堂上常点名要她回答问题,增强她的自信心,课后还帮她讲解她不懂的知识。之后小敏明显变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认真及时完成,见了她也能主动问好。关心、激励催化出了学生成长的奇迹。看到自己学生的进步,邓老师感到莫大的安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的脸上绽放了笑容,就像花朵一样美丽,我觉得无比欣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