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娜 “广场舞大赛马上就要举行了,我们正在加紧练习,好在赛场上一展舞姿呢!”近日来,在高坑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礼堂,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自附近几个村社区的文艺队伍正紧张排练着。 在儿童活动室内,一群小朋友“霸占”着娱乐设备正在快乐地玩耍,家长朋友们则在一旁的图书室闲聊或看书。书画展览室内,书画爱好者们正津津有味欣赏墙上的书画作品,不时发出阵阵感叹或点评。 作为文化感知的前哨,文化惠民的前沿,乡镇综合文化站一直深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高坑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大胆深化改革,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对文化站实施系列“花式”改革,硬件实施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文化服务普及化,“三部曲”一石激起满堂春水,群众文化幸福感节节攀升。 改硬件 高坑镇党委、政府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学习和领会各级文件精神,改思想、转观念,积极汇报,得到了市区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基础条件薄弱、专项费用紧张等情况下,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周一调度,先后多次修改改造方案,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历时两个月,重新装扮镇综合文化站进口、无障碍通道以及内墙,重新规划配置各个功能室,新增书画展览室、科普室、教育培训室,增添各类图书、儿童活动用品、健身器材、舞蹈排练器材、棋类用品、音箱投影仪等一系列器材,让损坏的得到更新,缺少的得到补充,一番“小改革”,改出“新天地”。 强队伍 高坑镇综合文化站在抓好自身业务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利用阵地优势,聚集各村社区文艺爱好者,组建小分队,发挥轻骑兵作用。号召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余热,积极参与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并定期安排参加市区镇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全面提高文化团体业务素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村社区文化阵地的特点,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文化建设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并通过实地督导、暗访检查等形式,督促各个站点按时开放,坚决杜绝“铁将军把门”现象。 搞活动 增加百姓对文化的参与度,关键是开展“活动”,要提高文化的影响力,着力点还是开展“活动”。根据实际需要,高坑镇对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下达“天天跳、月月演、季季赛”的任务指标,要求天天都要组织群众跳健身操、广场舞,每月组织一次全村性文化活动,每季开展一次村与村之间的文化友谊赛事。高频次、健康向上、易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村(居)朋友广泛参与,许多人关闭了电视,远离了牌桌。据统计,今年全镇14个村8个社区,组织和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达80余场次,实现了文化活动与乡村无缝对接,全民参与。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活动室、休闲广场为主的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同时,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傩舞、腰鼓、龙灯表演等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极大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要全面提升文化站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影响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让文化站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枢纽,成为群众的心灵港湾、精神家园。”高坑镇负责人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