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青山镇 查看内容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昭萍逐梦征文:从“洋油灯”到“电灯”

2019-10-14 04:3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华灯初上,登楼远眺,萍城西郊的青山大地,星星点灯,交相辉映,蜿蜒起伏的路灯、街道闪烁的霓虹灯、高楼大厦的房灯、村组社区的广场灯、工厂车间的生产灯,还有穿梭不停的汽车灯和南来北往的火车灯,交织成一幅“疑 ...

华灯初上,登楼远眺,萍城西郊的青山大地,星星点灯,交相辉映,蜿蜒起伏的路灯、街道闪烁的霓虹灯、高楼大厦的房灯、村组社区的广场灯、工厂车间的生产灯,还有穿梭不停的汽车灯和南来北往的火车灯,交织成一幅“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秀美画卷。与新中国差不多岁数的我,历经祖国发展变化几十个春秋,印象最深、感触最大、体会最多的就是“灯”,它不仅照亮了黑暗、照亮了生活、照亮了人生,更是新中国由弱到强、由穷变富的真实写照。

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去供销合作社打“洋油”、买“洋火”。我家当时有两种洋油灯盏,一种是玻璃的,有灯罩,灯芯是扁的,耗油多些;一种是爷爷烧制陶器时顺带烧制的小陶灯,圆身平底,外边有个小嘴,嘴里吐出一根灯芯,其灯芯较小,耗油也就少,因而小陶灯用得最多。一盏灯端来端去,做晚饭,灯在厨房;吃饭了,灯在厅堂;睡觉时,灯在卧室。晚饭后做作业时,母亲总是把小陶灯换成玻璃灯,光大些还能防风。

青山煤矿自1954年建矿后,发展得非常快,到上世纪60年代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矿方同意给靠近矿区的农户供应照明用电,但规定只能用15瓦的电灯泡。我家从那时候开始用上了电灯照明,我和弟妹们学习、做作业,母亲做针线活,光线亮堂多了,后来我读书成绩一路看好,电灯功不可没。

随着时间的推移,附近几个村的农户逐步都用上了青山煤矿供应的照明用电。村办企业用电也要煤矿变电站解决,加上煤矿自身的发展壮大,电经常供不应求,电压越来越低,15瓦的电灯泡之光只有灯盏火光大,农户只有换灯泡,从40瓦60瓦到100瓦200瓦,还经常断电,随时都要重新起用灯盏或蜡烛,家用电器成了装饰品,供电问题成为制约一个地区发展的“瓶颈”。

2000年农村电网建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农村大地,也吹进了青山。青山人开始享受农电带来的光明和温暖,一户一表,任你照任你用。2012年农村电网又进行了升级改造,供电更正常,停电有通知,缴费更便利。

如今,农村田野处处是风景,休闲广场、教育基地、文化活动中心、田间地头均安装了太阳能灯,给美丽的青山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