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杨树报道: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安源区青山镇给出的答案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安源区青山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加大投入,解决基层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衣食住行等各类民生问题。新青福路、棚户区改造、樟里河景观打造、高枧村盆景新村建设……一个个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项项民生保障有效落实,交出了一张幸福的民生答卷。 ![]() ![]() 把生活环境打造成百姓最憧憬的模样 “绿荫树下茶香袅袅,碧绿的菜畦,精致的围栏,村民在院子里修剪盆栽,老人在教孩子练习书法......”高枧村民刘庚伟骄傲地说:“我们村现在就像世外桃源一般美丽。” 该镇围绕优美的生态风景和优越的地理优势,按照“萍城近郊游后花园”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红色基因与农村旅游相结合,结合革命先烈高自立一心为公、激励后人的故事,在该镇源头村打造了高自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借助石硖冲水库的自然景观,以“自然美景+红色文化”的方式,精准定位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带动创办农家乐3家;以徒步、采摘、农家乐为主题打造了乌石印象、大城农旅片区等乡村旅游景点;以盆栽文化为主题的美丽村庄高枧新村;以禅宗文化为主题的千年古寺显华庵乡村游等旅游线路,大手笔描绘“风景青山”的秀美画卷。 ![]() ![]() 把公共服务延伸到百姓最渴求的方面 “家门口就能免费健身,看书、借书都很方便,还有随处可见的公共厕所、残障人士无障碍通道,这些变化都让我为家乡点赞。”家住葡萄村的杨大姐高兴地说。 该镇对12个综合文化站进行了设施、功能方面的完善提升,青阳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实现免费开放;总投资6000万元的阳光棚户区即将完工,可解决300余户群众住房问题;投资2000余万元改善樟里河等全镇河流环境;青山镇中心幼儿园全面建成,现代化一流园区已于9月对全镇的孩子进行开放;320国道沿线进行了房向、绿化等统一改造,青福公路全线10月将全面通车。同时,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实行24小时民警巡逻制,并将法律知识、法律援助、医疗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便民服务中心全年无休零距离服务,有效的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 把党员干部锻炼成百姓最认可的形象 坚持民生优先,关键是要靠党员干部落实到具体工作和民生实事上,要把实事做到百姓心坎上。 为进一步凝聚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力量,今年来,该镇启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各基层党组织设立党务村务监督岗、政策宣传岗、民意收集反馈岗等10余个岗位,使全镇1300余名无职党员上岗归位,找到了在新时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推出“一线解决问题”工作法、周五创建日、周六扶贫日等工作机制,督促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解决脱贫攻坚、务工就业、政策解答、科技知识等问题;同时引导爱心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工作中,率先在全区成立了“青山教育促进会”,首次募捐就筹得70余万元教育基金全部用于奖校奖学,在百姓满意的笑脸里尽显党员初心。 回看青山镇几年来的民生路,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打开,“民生青山”用奋斗留一下了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脚印,成就了青山人民的幸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