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讯 叶筱 谢献忠报道:“我家现在什么都有了, 什么都搞的好了, 养牲口都有钱 ,生活都不愁吃不愁穿, 感谢政府感谢党, 感谢领导, 不管双休还是节假日。 都下户帮助贫困户脱贫。”白源贫困户代表 黄先生激动地说。 10月17日是全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安源区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脱贫攻坚“感恩奋进”扶贫日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展示了安源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成效,交出了全区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单…… 活动当天,安源区扶贫办联手“中国社会扶贫网”“邮乐购”“和我信”“供销e家”等线上平台,搭建销售贫困村、贫困户农特产品的线上、线下展销馆。在安源世纪广场举办全区消费扶贫对接活动与就业招聘签约活动,落实消费扶贫举措,积极推进扶贫产品“五进”活动;在安源世纪广场展出举办脱贫攻坚精彩瞬间摄影作品展;开展全区消费扶贫对接签约仪式;开展贫困户就业招聘签约仪式;开展政策咨询、宣传、义诊。 活动日当晚,还举行了安源区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十佳第一书记、十佳帮扶干部、十佳爱心企业、十佳扶贫干部和贫困户感恩奋进脱贫典型。号召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赠扶贫资金给爱心组织,设
扶贫心愿树:制定二维码,参加活动的人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完成对接贫困户的小心愿。加大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力度。开展脱贫攻坚系列宣传活动。动员传统媒体,引导新媒体,加大融媒体宣传脱贫攻坚力度,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宣传脱贫攻坚的舆论氛围。 据了解,该区始终秉承“脱贫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铿锵誓言和庄严承诺。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区主动扛起政治责任,感恩奋进战胜贫困,聚焦一个主题——脱贫攻坚,心系一个群体—贫困群众,解决一个问题--“两不愁三保障”,创新一个模式--“四手”工作法,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成效。2018年末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374户913人,比2014年末减少1123户3813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83%,比2014年末下降了3.02个百分点。 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2514万元力挺脱贫攻坚,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工程等十一大扶贫工程,推行“一季三会”制度,开展“四个一”巩固提升行动和感恩奋进“四扶”行动,及时掌握整体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不断巩固提升“可持续,高质量”脱贫成效。一方面,强化产业就业带动。扶持重点产业,今年发展产业项目46个,带动贫困户1497户持续增收。加大就业援助,开发就业扶贫车间(示范点)11家安置扶贫对象就业66人,开发扶贫专岗207个。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四项保障,对全区农饮水集中供水点进行全面水质检测,对基本合格饮水点正有序整改。全区适龄贫困学生入学率为100%,区域内教育补助发放率100%;贫困户免交押金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全部落实,贫困户在区属医疗住院报销比例达90%左右;完成危房改造户72户,已竣工69户,竣工率为95.83%。特别是强化对重残、重病、单亲、生活极度困难等扶贫对象的兜底保障,加强农村低保、养老保险与扶贫有效衔接,做到一户不留、一人不漏、应兜尽兜。 该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拉动就业快速充分、体制机制灵活机动等优势,实现了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双赢。相继培育出青山镇特色种养、火龙果基地、高坑镇肉羊贫困户养殖专栏等13家带动脱贫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其中,高坑镇王家源村荷树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肉羊养殖基地)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市独此1家)同时,依托社会扶贫网平台资源,全区社会爱心人士注册总量28025人,物品对接2479项,为390户农户赠送住房保险、综治险等1059.2万元。 该区所有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均挂点帮扶1-2个村,每个区直(驻区)单位挂点帮扶1个村,同时形成副县级以上干部包3户,正科级干部包2户,副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包1户的“321”帮扶模式,全部参加结对帮扶、包户到人。如青山镇乌石村第一书记朱琪,救助奄奄一息的老年贫困户李某,并为村里引进火龙果、苗木等农业项目;安源镇十里村第一书记王海靓在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建点布网抓党建,先后开展了红色故事比赛、以“石板发展我献策”为题的“石板夜话”系列活动等,让软弱涣散村旧貌换新颜,前来观摩、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高坑镇浒泉村第一书记刘钧向社会募集资金10万元,在全区率先建立爱心积分超市,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物品。 该区一手加大免费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脱贫本领;一手扎实推进感恩奋进扶志教育,分别从政策上、舆论上入手,实施贫困户“积分制”管理,运用评分结果建立道德评议“红黑榜”,完善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以“以奖代补”的办法,凭积分兑换“爱心超市”基本生活物品,防止政策养懒汉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紧抓“感恩”行动,建立感恩行动评议组,开展“三讲一评”活动,召开贫困户感恩分享会,挖掘正面典型,讲好致富故事,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如高坑镇石上村贫困户易新荣兄弟俩均为残疾人,其家庭猪场存栏达20头,市场价值4万元;汪公潭贫困户刘清南建香姑棚,一年收入达2万余元,成功实现脱贫;跃进村钟翼粟重新就业月收入2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