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江西“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省委书记、省长刘奇 湘东的田野是什么颜色? 是江花胜火的红色 是接天莲叶的绿色 还是甲光向日的金色 …… 走进湘东的广袤田野,可以看到各种特色种养、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制种基地一望无边的杂交水稻长势喜人,一派生机;规模化的养殖场里牛壮猪肥、鸡羊成群,享受着“现代化”生活……一幕幕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场景,如一支支神奇的农业劲笔,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多彩画卷。 湘东的田野是金黄色的 杂交水稻制种 杂交水稻制种是湘东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湘东区拥有省级龙头种子企业8家,市级龙头种子企业21家,6个制种专业村,制种农民达1万余人,亩产量从制种初期的十几斤,已达到目前的300-400斤,高产达600多斤,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其中南繁制种面积常年维持在15万亩左右,占全国南繁制种面积85%以上,制种产业已形成了“南繁”“本地”“外埠”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格局。 油菜种植 湘东区通过大力推广双低杂交油菜优良品种、出台奖励政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开展油菜高产创建等措施,不断提高油菜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在麻山经腊市、排上、东桥到广寒的特色农业带上,已形成百里油菜产业带和千亩以上的油菜高产示范片,遍布乡野的油菜花被打造成春季旅游的主打产品,成为湘东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 柑桔种植 柑桔种植是湘东一直以来的特色种植品牌。近年来,湘东群众种植柑橘的热情持续高涨,涌现出像“仁村柑桔”这样有影响力的果业品牌。如今,仁村柑桔园里不仅种植了桔子、橙子、砂糖柑、柚子等多个品种的果树,还饲养了土鸡、土鸭、黑山羊和土狗,办起了农家乐,成为了一个集采摘、餐饮、垂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果园。 湘东的田野是红色的 小龙虾养殖 湘东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稻虾综合种养、池塘主养、莲藕田套养等。目前,小龙虾养殖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腊市、荷尧、排上、老关等地小龙虾养殖已初具规模,并由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养殖、加工、流通及旅游节庆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桃子种植 桃子种植在湘东高效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东桥镇长塘村的缤纷桃花园、邦兵桃花岛、花果杉种业等主产区外,老关等乡镇在近年里也大力发展桃子种植产业,使其成为当地富农增收的重要产业。“桃花四散飞,桃子压枝垂”这是对桃子的最好赞誉。今年花期天气晴好,桃子挂果非常喜人,全是绿色无公害种植。 湘东的田野是绿色的 高产油茶种植 高产油茶种植在绿色产业中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新路。近年来,湘东区大力发展油脂产业,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高产油茶,在做好种苗代购、作业设计和栽植指导等免费服务的同时,还从省油茶办等部门请来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油茶树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并引进了一统林农科技、丰瑞科技等多家高产油茶种植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区油脂产业发展。 西瓜种植 近年来,湘东区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西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大拓宽了增收渠道。目前湘东西瓜栽培面积在5万余亩,主要分布在下埠、排上、腊市、麻山等乡镇,栽培有十几个品种,形成了具有品种多样及地方优势的西瓜特色品牌基地。 湘东的田野是黑色的 “两头乌”猪、富硒鸡养殖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近年来,湘东区正在朝着规模化、现代化、全产业化生态养殖方向大步前行、蓬勃发展,打造了赣西两头乌猪保种场、江西智者农富硒鸡养殖基地等多个生态养殖基地,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群众投入其中,成为农民敲开“致富门”的又一拳头产业。 湘东的田野是紫色的 葡萄种植 湘东区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结合“一区一品一带多节庆”的一三产融合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了麻山幸福村葡萄产业综合基地。该基地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示范、观光休闲于一体,是萍乡市首家以七彩葡萄为主题的公园,目前已形成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葡萄酒庄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杨梅种植 近年来,湘东区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杨梅种植,建立了腊市镇、麻山镇等多个示范基地。为更好地发挥杨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湘东区帮助种植户改进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互联网+”和延伸产业链的的方式,把过去“挑着卖”的杨梅变成了现在的“坐着卖”,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杨梅产业已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助推器。 "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近年来,湘东区紧扣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以脱贫攻坚为首要任务,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扣“一区一品一带多节庆”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一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示范基地等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