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颗赤诚之心 踏着泥泞的乡村小路 来到一座偏远的小山村 一待就是23个春秋 她叫刘建平 湘东镇裕升小学教学点教师 刘建平清楚地记得,1997年9月1日,当她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时,就下定决心要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那时裕升小学条件非常艰苦,教学楼是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空心板两层建筑,6间教室也仅仅由一块黑板、一张讲桌以及破旧的座椅构成,连窗户上的玻璃都是有一块没一块的,教学楼前一块巴掌大的泥巴地就是操场。 由于裕升村采石场、水泥厂比较多,重车来往导致一条泥面马路坑坑洼洼。晴天,车辆一过,漫天尘土飞扬;雨天,一路水坑,大的水深没过大半个摩托车车轮。虽然刘建平每次小心翼翼地骑着摩托车,但还是好几次摔倒在地。家人都劝刘建平申请调换工作岗位,可她都坚决地说:“我爱这里的孩子,舍不得这里的孩子。” 她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课堂上,刘建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有声有色、氛围活跃。课后,她时刻关注学生动态,有时和学生一起玩耍,有时和学生一块聊天,此时的她完全没有了课堂上的严肃,犹如一位大姐姐般和蔼可亲;中午,她利用休息时间对学困生一对一进行耐心辅导,一遍、两遍、三遍……一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节假日,她经常登门走访,注重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建平通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生、家长和单位的一致好评。其撰写的论文《培养创新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获得市一等奖;论文《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浅析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我是什么》获得市二等奖。 她 爱生如子 呵护成长 刘建平的班上有个小男孩上课不守纪律,不是自己偷着玩耍,就是开小差;课后也不合群,经常与同学吵闹、打架,每天都有同学来告状。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刘建平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登门拜访,了解到他爸爸妈妈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吵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从那以后,她一边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流沟通教育之道,一边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课堂上,尽可能地叫他发言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课后,抽出休息时间给他耐心辅导,并通过讲故事让他懂得和同学的相处之道。渐渐地,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刘建平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刘建平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记得有位二年级小女生,突然间上课心不在焉,也不举手发言;课后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既不言笑,也不玩耍。刘建平急忙联系家长,通过了解后得知,原来她妈妈因为不堪忍受贫困的生活而离婚,爸爸也出去打工了,小女孩因无法承受而变得郁郁寡欢。此后,刘建平用母亲般的爱温暖着她,每天对她嘘寒问暖。日复一日,小女孩脸上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刘建平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去年年底,打听到孩子爸爸因为工作不能回家过年,刘建平骑上摩托车,冒着凛冽的寒风,到小女孩家看望,还代表学校给她送上压岁钱,孩子和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 她还是一名志愿者 利用节假日服务群众 长达9年之久 她走进贫困山区学校,为孩子们送上学习用品,送去一份温暖;她走进乡村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聊聊家常,送上节目以及祝福;她来到公园广场,除草、捡垃圾,美化家园;她来到火车站,为旅客提包引路……她的亲戚、朋友、同事受到她的感染,也一起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中。“志愿服务和教书育人一样,都是既帮助了别人又快乐了自己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刘建平幸福地说道。 23载如一日 刘建平把最美的青春 奉献给了小村庄 奉献给了淳朴的孩子 为您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