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云中仙境、户外天堂”美称的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不仅深受中外游客喜爱,也是创业者眼中的香饽饽。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萍乡市芦溪县税务局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要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攻坚克难破解减税降费难题,持续激发市场更大活力,不断创造景区全域旅游新业态。 提质增效,夯实营商“乐土” 烟暖池塘柳覆台,百花园里看花来。在萍乡市武功山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150亩花海一派明媚盛景。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3亿元,目前,园区一期建设的花卉摄影馆、高效栽培馆、蔬美乡村馆、荷兰模式馆等五大馆区已面向游客开放,是集现代农业、技术研发、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方面是被武功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吸引,另一方面就是当地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打动了我们。”武功山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副总经理周鸿表示。受政策红利吸引,这批来自赣州的客商选择将梦想盛放在武功山脚下,在税率下调和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下,产业园上半年享受到减免税额22.7万元。有了更充足的可支配资金,产业园计划追加投资100万元优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以更高水准建设园区场馆,仅花卉摄影馆中展示的花卉植物就增加到200多种,整体建筑采用可控温玻璃温室,配备高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一年四季馆内都是花的海洋,延伸了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链,打造成一片让人们身心休憩的城市后花园。 主题教育正当时,芦溪县税务局深刻剖析纳税人、缴费人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实行“一张网”办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新办企业提供“套餐式服务”,精简涉税资料,压缩办税时间,升级武功山营商“软环境”,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动力,企业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初心不改,共筑繁荣“乐园” 北漂青年肖强2013年刚从首都来到武功山时,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他深深爱上了这片山水田园,决定留在麻田办事处东江村创业。创业之初,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肖强向当地税务部门咨询发展建议,税务干部主动上门和他共同分析乡村旅游业态,整合东江村旅游资源,摸索出规模化、特色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肖强与当地村民联合成立江西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集中协调管理全村20多户驿站、农家乐和酒店,直接带动180余人就业。有了政策指导,肖强精心策划组织的乡村旅游主题活动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深受游客欢迎,现在已经形成了龙灯会、开耕节、清凉节和进补节四大东江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仅2018年就累计接待游客19万余人次,直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收入730余万元,推动东江村旅游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肖强表示,减税降费政策正是及时雨,全村经营民宿、农家乐的个体工商户,都能享受到个人所得税减免和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人均收入增加万余元,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信心饱满,底气十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税务干部沉下身子奋斗在税收前沿,继续提供送税上门、一对一辅导,通过税企座谈、问需走访,组建青年税收宣讲队开展乡村大讲堂、税宣小品巡演等形式,争做纳税人、缴费人的贴心人,让减税降费红利在山水间落地生根。 芦溪县税务局以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使命内涵,用满怀激情谱写对税收事业的至深热爱,打好减税降费和简政放权组合拳,为武功山发展全域旅游保驾护航,稳扎稳打推动景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9年10月,武功山景区票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以其优越的旅游产品、优质的旅游服务、特色的旅游体验和浓厚的旅游文化,不断提升景区吸引力,促进城乡旅游一体化融合发展,盘活景区旅游资源一盘棋,将生态旅游名片打磨得更加熠熠生辉,生机勃发。(袁红梅 刘琳 谌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