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源广大城乡,除了山美、水美、村庄美,更美的是一所所明净的校园,它们有的在原址上重建,有的异址新建,还有的扩建或装修一新。这是安源区新一届班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的写照。 硬件建设日新月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城区学校容积狭小等问题,安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扩建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同时,按照江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及时拨足所需经费。校园建设多处“开花”。2017年投入6000万元新建安源学校综合楼、北星小学教学楼、通济小学教学楼、富田小学附属幼儿园、茶亭学校教学楼,异地新建了石板小学、光辉小学,暑期投入537万元,对19所学校维修改造。2018年投入1.87亿元异地新建泉江学校(泉江小学和泉江中学合并)、源上小学、青山中心幼儿园,启动安源中学二期建设工程,暑期投入800万元对20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目前,投入2250万元的白源学校中学部重建工程、新建安源区第二学校附属幼儿园工程、安源中学宿舍改造工程等,正在进行前期项目手续办理,年底将开工。 据统计,近3年以来,安源区共投入2.4亿元,新建、改扩建、加固、改造校舍项目121个。各校完善了围墙、校大门、运动场、水冲厕所、旗杆旗台、电子白板一体机等硬件设施,音乐、美术、微机、图书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和教学仪器、图书、装备基本达到省规定的标准,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文化建设特色凸显 走进高坑学校,只见校园里古代名人雕塑、运动雕塑等随处可见,美术室、图书室应有尽有,楼梯间、走廊里四处张贴着唐诗宋词、读书名言等,学生创作的书画、摄影、文学等作品贯穿其间,处处涌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是安源区以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文化为工作突破口,大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使校园建设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有力地促进学校质量提升、管理转型、内涵发展,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缩影。 为使全区校园文化建设上档次,3年来,安源区教育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打造“文化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为宗旨,要求全区各校以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为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相继建立了电子屏、校园网站、校训墙、德育墙、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香阁、书法室、少年宫等读书场所,巧妙地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建假山、水池、凉亭、校训墙和《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幕墙,使学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浸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