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路上不离弃 在白源街大陂村有这样的一对夫妻,相差10岁,现如今已经相爱相守了20年。他们一家在有些人眼中可称得上是“另类”,既不出现在牌桌上,也不喜欢走家串户凑热闹,更不与人传言斗舌。最常见他们的地方除了散步的村道河堤边,便是劳作的田间。 恋爱期间,妻子便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不仅难以治愈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医生曾告诉他,在病情稳定的状态下,每年住院及长期门诊治疗相结合方能稳定病情,但是治疗费却累计超过50万元。一旦病发,随时可能失去生命。尽管是这样,李福依然对她不离不弃,每天用行动语言鼓励她坚强,并选择和她结成连理。 然而婚后,妻子病情不见好转,依然来势汹汹,多少次,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李福在夜空中为自己打气。多少次,亲朋好友劝他离婚,李福也不曾犹豫挣扎。多少次,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李福淡淡一笑却不言放弃。每当看到对他微笑的妻子和天真活泼的女儿,他总是为自己不够努力而自责流泪。一个是跟他承诺白头到老的妻子,一个是他含辛茹苦养育的孩子。这是他的家,是他要守护一生的地方。本可以做出其它更好的选择,但他偏偏接受了命运,坚定的用他的真情守护妻儿余生。 由于妻子久病缠身,畏热怕冷,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中的生活、经济就全靠李福一人承担。面对生活的日常开支,高昂的治疗费用,打零工的收入已经完全入不敷出。家庭就此因病致贫。但严峻的生活困境并没有压垮了李福,他依然努力工作,坚持勤劳奋进,每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道坎。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双手,总有一天会摆脱贫困,迎来好日子。 帮扶干部伸援手 2014年中央详细规制了扶贫工作理念,推动着扶贫思想落地。顺应国家政策,村“两委”也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主动帮他申请困难低保救助,同时根据他的申请,迅速帮他建档立卡,并针对他家情况进行实施帮扶。同年,安源工业园的对口帮扶也来了。工业园党委书记赖萍波详细学习扶贫政策后说,扶贫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责任。并在了解李福家的情况后,主动要求成为他家的直接帮扶人。把这份责任牢牢地挂在心头。之后的日子里赖萍波经常利用节假日来到李福家,详细的了解他家日常生活、就医情况和小孩就学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每当得知他家的困难,就立马为其制定解决的方案,并奔走协商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政策帮助。在争取到补助后,又发现他家的出行道路过于狭窄,主动帮其争取资金,迅速地为其改善了出行条件。查看到房屋厕所破旧不堪时,又联系街里党委、办事处一起筹资,为他家装修修缮。 看到国家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真心的关心,李福心头感动满满,为了不辜负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的期望,也为了给自己争一口气,他决心更加努力工作,那年他开始学习开铲车等各种就业技能,有时天没亮就去工地开工,有时甚至一天做好几份工,争取一鼓作气的把这顶贫困帽子摘掉。 转眼到了2015年,这时李福说:“现在我有项技能,妻子的病情也有所好转,同时日常生活也不大成问题,大家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真的很感谢大家。既然我现在条件变好了,想着我应该算是脱贫了。”于是他主动提出申请,脱去了这顶贫困帽。 ▲赖萍波和驻村第一书记廖红军向李福妻子询问近期身体健康情况 ▲村产业分红,李福感激的和赖萍波握手 脱贫攻坚不返贫 成功脱贫摘帽后,李福家依然享受着一些国家政策补贴。但他却说道:“国家固然有政策,但只要我还能做就不等、靠、要。”白天他起早贪黑积极争取各种零工工作,赚钱养家。其他空余时间他也不闲着。坚持能做就绝对不休息的想法,种植蔬菜作物,饲养牲畜,更是在别人的撩荒田栽种水稻,以此来保证生活食品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和思想学习,加强就业本领,提高思想领悟,始终坚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在2019年度,他凭借自身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被评为安源区脱贫攻坚奋进奖。李福用绝不返贫的信念支撑自己,用勤劳朴实的的实际行动树立榜样影响身边的每个人。相信未来他的致富之路会更加平坦宽广,生活也会更加美满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