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尧镇老科协组建的“夕阳红工作室”,积极配合党政中心工作,参与社会服务;湘东镇泉塘村老科协为调解民事纠纷、化解工农矛盾做了大量工作,村党支部称赞其“帮了大忙,为村上分担了很大的压力”;东桥镇长塘村老科协不定期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深受群众欢迎……这些正是湘东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日常的缩影。 从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到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厂矿、机关,传技术、送信息、抓培训、搞服务……湘东区老科协以一系列有抓手、务实效的举措,打造了一支老骥伏枥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一页页崭新篇章。近年来,该区老科协荣获“江西省老科协先进集体”“萍乡市老科协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并涌现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张裕国等一批“老有所为”优秀会员。 典型引领展形象 近年来,湘东区老科协通过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的热情持续高涨,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 奔波在服务群众路途上的“老黄牛”林济远,2005年刚刚从湘东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居二线,就接到了很多企业的聘请,给出了丰厚的待遇,可他还是选择留在了机关,继续做他的老黄牛,继续为人民群众服务。现年68岁的荷尧镇青云村老党员昌仕国,主动向组织提出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但仍然担任副书记,兢兢业业,用自己的热情继续服务群众。麻山镇退休老干部陈永华,已到了退养的年龄,但退养不退岗,仍然主动请缨参与最复杂、最难做的征地拆迁工作…… 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帮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服务三农促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湘东区老科协以打造“八个好”精品协会为目标,围绕“服务三农”工作,编制《关于开展“一带五个一”服务“三农”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区每一个老科协组织(村和社区分会)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办一处宣传园地、培植一个示范典型、带动一群农民科技致富,促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的形成。 老关镇老科协提出“驻点抓基地,一点带一片”的作法,是老科协全区“服务三农”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老关镇老科协由会员领办,建起了“花卉”“果木”“牲猪”“养鱼”四个科学种养示范基地,起到“致富一个,示范一方”的效果。镇老科协副会长、农艺师袁接胜带领当地9户青年农民,办起了面积200余亩的赣西苗圃基地,3年收回全部投资,户均增收1万元,他还指导周边15户农民搞苗木种植,使当地农民每年人均增收400元;仁村村老科协会员、农民农艺师文古庭带领村民发展果业;关里村老科协会员杨冰天、王柏辉投资13万元,在关里村红旗水库地段新建一个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养猪基地,承包水库,实现养猪、养鱼、发电一条龙生产,年利润可达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现有资产超过200万元的养殖大户8户。 近年来,全区有213名会员创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其中21个已成为区乡镇街老科协服务三农的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