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一辆公交车上的对话开始…… “你还别说,这几年湘东的变化是真的很大,以前哪里有这么好的环境。”在从湘东区昌盛村开往萍乡市西门车站的13路公交车上,一位女乘客看着窗外的风景,打开了话匣子,率先打破了车厢内的安静。 “那可不是嘛,我们小区更是变了一个模样,平时邀约朋友到附近的龙舟公园散步太舒服了。”坐在前排,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环境变好了,但是要一直这么好才行。” 坐在一旁的小孙子忙拉着老人家的衣袖,奶声奶气地提醒:“奶奶,我们老师说在公交车上说话要小点声。”一下子把车厢里的乘客都逗乐了。 “要想环境一直好下去,那不得靠我们自己自觉呀,一起爱护身边的环境。”司机笑着搭话。 “幸福的生活还是要靠我们大家!”…… 温暖的车厢内,一场关于如何常态化保持好环境的对话还在继续,也折射出湘东纵深推进文明创建的点滴变化。 大家口中的好环境,是湘东区文明创建进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湘东区花大力气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对老街道沿街立面进行改造,提升湘东老城区品位;对城区范围内的新街、砚田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绿地小游园、健身小广场等配套设施;开展老城区建筑风貌治理,让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如今,老旧街道、老旧小区、老管网线等“老字牌”不再是湘东的头衔,一座新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既要有“好面子”,也要有“实里子”。 在湘东,随处可见小红帽、红马甲、红袖章, 各种“志愿红”遍布路口进行交通指引、文明劝导, 大家以实际行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勾画出一道道温暖动人的风景线…… 面孔一:刘欣怡 “阿姨,请您等一下,不要闯红灯,等绿灯再通行”。15岁的刘欣怡是湘东中学高二的学生,也是一名资深小志愿者。周末,她在路口参加文明劝导活动,她觉得自己是湘东的一份子,积极参加文明创建是自已应该做的事情。 面孔二:肖彩萍 天还没亮,志愿者肖彩萍起床做好了饭菜,尽早赶到泉湖垅路口参加文明劝导活动。她经常像上班一样准时到达路口,丈夫笑她是不是调到协会上班来了。她认真道:“协会的年轻人都要上班,我现在有时间了,就多参加些志愿服务,为创建文明城市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孔三:严应明和李清霞夫妇 “希望我们的湘东越来越美,做好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为创建文明城市出份力。”这是严应明和李清霞夫妇的心愿。他们是志愿者里的夫妻档,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就读北京大学的儿子也成了一名青年志愿者。这个志愿者之家只要有时间,就会积极参与到文明劝导、走访困难学生、看望留守老人、为残疾人赠送药品、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面孔四:昌辉 志愿者昌辉从荷尧家里驱车大半个小时赶到湘东城区参加文明创建活动,碰到下雨天路就更难走了。为了站好当天的第一班岗,早上,他五点不到就起床,黑暗笼罩中就从家里出发,在路灯的映照下迎来每天的晨曦。搀扶老人过马路、为过往的路人指引方向、制止不文明交通行为,每件事他都做得特别认真。他总是说:“作为萍乡的一份子,我们也要为创建文明城市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让‘工运摇篮、小城大爱’的城市品牌更加闪亮!” 面孔五:陈育华 志愿者陈育华,排上镇梅林村人,现在湖南省衡阳市工作。这次歇年假,他特意回到老家,每天早上5点半不到就从家里出发,走路半小时,再坐上来城里的第一趟班车。他说:“萍乡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我愿意尽我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面孔六:文利军 文利军,瑶嫂快餐店老板,每天他就早早地把经营的快餐店收拾好,为过往的志愿者、行人提供休息的场所。他不但自己做起了志愿者,还带着家里人利用空暇时间做公益。有人笑他是个傻子,这样每天不知要耽误多少生意,他却毫不在乎说:“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