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是安源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大变样的重要历史时期;三年,也是一座海绵小镇由构想到现实的实践。 2016年,安源区海绵小镇的构想被提出,并落子安源区五陂镇。次年,安源区举全区之力建设海绵小镇。180天,中国(萍乡)海绵城市创新基地全部完工;海绵聚落改造项目也于今年5月全部完成;今年10月,十里花溪正式对外开放……产城融合,山水田园,未来城市样本的蓝图在这里初绘成。 何为海绵小镇? “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看的风景,再也不羡慕也不用去别人的地方看风景了。”日前,在安源区五陂镇十里花溪,利用双休时间过来游玩的附近的市民纷纷表示。 海绵城市展览馆(图片由 史玉琨摄) 在十里花溪河畔,眼前溪水静影沉璧,群山层峦叠翠,绿地恬静秀美。这里已然成为了生态五陂的一张新名片。 五陂镇,位于萍乡市东南部,是萍水河与南坑河的交汇处。早年间,在五陂镇生活过人们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很辛苦,“那时候河水在低处,两岸肥沃的农田在高处,没有拦河水坝引水上岸。”正在五陂镇游玩的付文放曾是一名煤矿工人,他印象中的五陂镇是“揭开五陂的土壤表皮都是煤,灰尘多到不敢轻易开窗户”。后来,靠着几百名知青与村民们不辞辛苦地修建坡坝,才有了脚下这片农田和如今的垦殖场。 海绵小镇六大功能展示区(图片由 史玉琨摄) 干净整洁地的陶瓷透水砖道路,木质地长廊,两旁配以五陂历史和廉政文化宣传图文……这里是五陂镇的步行道“明月廊”。2016年以前,这里还是一段荒废的铁轨,杂草丛生,几乎无法通行。而今这条透水青砖步行道却是附近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随意走走,空气都是甜润的。这一切得益于安源区委区政府和五陂镇政府在全省首开先河,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产业包括直接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材料及装备产业(如水泥制品、新型建材、复合材料等产业)和对海绵城市功能发挥有直接影响,需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传统产业。 海绵城市建设用料——管道(图片由 史玉琨摄)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产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有效提高、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为更好支撑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全省海绵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海绵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安源区抓住这一“弯道超车”机遇,积极唱响海绵城市“安源制造”品牌,奋力打造海绵产业“安源高地”,实现了海绵城市从构想到现实的实践,并推动海绵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安源区经过近3年的建设,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今,在五陂镇,这个以打造海绵产业“中央厨房”为目标,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完整产业链、生态旅游业建设的全国首个海绵特色小镇,已经建立了海绵产业孵化园。与此同时,安源区实行企镇对接、合作共建,延续特色小镇“生命线”,并按照“5+1”的运营体系建立了涵盖建筑、建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保等所有泛海绵产业提供线上线下交易、产品企业展示的海绵产业双创中心,对接企业130余家,初步同意入驻企业81家,统一入驻办公企业42家。安源区在建设海绵城市中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海绵会客厅 打开城市大门迎客来 “海绵客厅,是五陂特色小镇未来旅游产业重要的配套设施。”正午时分,透过落地玻璃窗,不远处的海绵城市项目工地依旧如火如荼建设中,中铁一局萍乡海绵小镇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经理陈宽不时看向工地方向,向我们介绍着绍五陂海绵小镇一期建设的重点项目——海绵会客厅。 萍乡海绵城市展览馆沙盘图(图片由 史玉琨摄) 海绵会客厅项目地处五陂镇北部,萍安南大道南北衔接萍乡主城区和五陂镇中心区,319国道旁。项目占地面积1003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027.66平方米。从项目部顶楼推窗远眺,就可望见319 国道南侧的工程施工大工地,工地上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开挖路基、平整土地,运输土石方车辆在来回穿梭。 海绵会客厅项目规划的4大地块,分会展区、培训区、商业商务区和游客集散中心,目及所至平整已初具雏形。而其中会展区内包含海绵城市展览馆及海绵论坛中心,展览馆已于2018年3月施工完成,投入了使用,现在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者,为全国范围内普及海绵城市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海绵城市展览馆内部展示区(图片由 史玉琨摄) 海绵会客厅是未来特色小镇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服务配套设施,将打造为集旅游集散、会展中心、培训、 餐饮美食、海绵科技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区。其中,大型的会展中心可以承办区域性、全国性重大会议、 展览,提升安源区的会展服务接待能力;海绵休闲商业街为以文旅、休闲与零售的混合业态,可融合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 走进萍乡海绵城市展览馆,一层是公共大厅,这里通过渗、滞、蓄、净、用、排手段,尽显海绵元素,给人直观感受。二层为展示区,可容纳150人的报告厅;三层为专题展厅;四层为青少年科普厅,整个展馆总建筑面积9738.9平方米。 目前,该馆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团队,为到访者普及知识和学习交流。 每一批到访者从这里都会得到启发和收获,工作人员讲解海绵城市建设包含的三大板块内容:源头减排、过程控制与系统治理。源头减排,是针对小区及各类商业地块建设要求做的部分,即增加地块中雨水的蒸发、下渗和回用,使场地拥有与开发前一样的雨水处理能力和状态,从而控制径流总量,增加雨水资源化利用。采用的技术措施,有屋顶绿化、透水材料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管渠等。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城市的雨水管渠系统,现在建海绵城市,来减少以往雨水管渠系统“堵”的问题,达到克服城市内涝的关键症结所在。在陈宽看来,五陂镇拥有原有纯生态自然资源基础,在这里开展建设海绵城市规划,很合适,“现在这里的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变,山水更美了,采用了海绵建筑材料的路面更舒适了,小镇的居住品质大幅提升,自然与人文、城镇、产业都发生着变化。”附近的居民纷纷表示。 从五陂镇政府向G319国道,是安源区的海绵聚落改造工程项目。该项目范围为G319五陂村段内及五陂镇永镇路临街面房屋的房相、屋顶改造,共计需改造房屋176户。截至目前,已完成屋顶改造70户,立面改造90户。海绵聚落的整体形象已呼之欲出。 产城融合 安源打造未来“城市样本” 海绵文化展示广场、海绵产业孵化中心、海绵城市创新基地等多个海绵子项目的相继竣工,安源区“海绵特色小镇”建设雏形已具。 可以说,安源区是顺应国家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东风发展起来的,于2016年通过竞争性遴选,成为萍乡海绵小镇的“先行者”。从2017年举全区之力建设海绵小镇,时移三年,个中滋味,甘苦自知。值得可喜的是,海绵小镇项目于今年上半年通过了考核评审,成为全省创新创业平台类型考核的优秀特色小镇,是目前江西省首个海绵特色小镇。同时,安源五陂海绵小镇也成功入选国家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库。 海绵小镇(图片由 安源区委宣传部提供) 借助海绵城市的建设,如今的五陂镇“塑型铸魂”取得长足发展,提升了环境丰富了内涵,带动了人才、经济、文旅的发展。在教育功能上,小镇成功引入以足球为特色的乐源杜威国际学校;聚力打造的海绵产业孵化园,提供的人才孵化、配套就业“产学研”联动,开始留住大批人才的入户。 在绿色三湾旅游度假区,乌龙山脉已发展为山地运动拓展区,并相继在此举办了“十里花溪音乐节”、“森林帐篷节”等大型休闲节庆活动,丰富了安源区乃至萍乡市的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五陂镇原有的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几千亩森林资源、万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中科院院士颜龙安杂交水稻基地,如今已发展为萍乡最大的农业休闲旅游片区,每年均吸纳大批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参观考察。 海绵城市建设,促使小镇城乡面貌巨变,居住品质的提升。五陂镇政府副镇长郭一民向我们描绘了小镇未来的宏伟目标:“建设海绵产业总部基地,把五陂打造成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样板工程、海绵产业高地、休闲度假胜地。”站在这片奋斗的热土上,郭一民强调说,这里是第二故乡。 五陂海绵小镇规划建设总投资49.63亿元,其中一期建设PPP项目投资18.56亿元。已开工的项目有海绵聚落工程、十里花溪滨水景观带、G319国道改造,以及萍安大道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等。其中,十里花溪项目按照专业划分为河道和景观坝以及十里花溪景观工程,截止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约17786万元,除完成建安产值约12786万元外,另完成征地拆迁费用约5000万元。 海绵示范小区(图片由 王东摄) 据悉,为接纳相关企业入户,五陂镇目前已成立了专门海绵产业孵化园,开始制定引进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其中有建立国有土地使用、办公租金优惠,以及给予地方性财政激励措施;对重大影响的项目给予特殊扶持;还设立进驻企业注册审批的绿色通道。 从海绵广场出发,经过已进行海绵改造的市民休闲小广场,来到由透水青砖步行道铺设的“明月廊”,可以欣赏到不同季节的大片阳光花田……在安源这片红色土地上,海绵小镇的蓝图正徐徐展开,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休闲游憩,自由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