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有伙伴,往来宣政策”……近日,记者行走在湘东的城镇乡村,感受到这里的文明新风劲吹,群众沐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里,幸福感、获得感满满。(12月24日中国江西网)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由此可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我们欣喜地看到,湘东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战”110余个,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 实践早已告诉我们,思想的闪电,一旦深入群众、武装头脑,就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动员力。如何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透过“湘东实践”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那就是贴身贴心:以“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标识、有菜单、有效果”的“六有”为标准,通过为群众量身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从而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贴群众”,倡导“短实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习宣讲接地气有温度;在宣讲队伍建设、宣讲内容、活动开展方式等上进行有益创新,不断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带着“与百姓贴身贴心”的满腔追求,从而确保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文明实践走进群众心窝里,一股股崇德向善的力量浸润群众的心灵。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新时代新挑战新使命,改革开放再出发,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无不对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牢牢遵循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谨记“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 人因思想而伟大,国因思想而强大。各级一定要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抓紧抓实抓好,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上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而筑牢广大干部群众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高地,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幸福美好萍乡的宏伟目标迈进。 文/王海燕、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