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湘东区76个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成社会治理重要力量

2019-12-4 20:33|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朱焕荣  “多亏了李萍他们扑火及时,要不然还不知道会烧得多大。”近日,在湘东区排上镇排上村的青松组发生山火,火势一蔓延,村民李萍就带领16名队员全部加入扑灭山火行动。紧接着,周边30多位村民也带着工具跟 ...

-朱焕荣

  “多亏了李萍他们扑火及时,要不然还不知道会烧得多大。”近日,在湘东区排上镇排上村的青松组发生山火,火势一蔓延,村民李萍就带领16名队员全部加入扑灭山火行动。紧接着,周边30多位村民也带着工具跟随其后上了山。不到一个小时,一场山林灾难化为一缕青烟。

  “自己的村庄,当然该自己来治理”,李萍指着制服上“综合体”的徽章说。李萍和他的队员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成员。如今,在湘东区有“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76个,队员1500余人,成为社会治理中一支重要力量。

  湘东是赣湘两省边界的老工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问题交织叠加。如何破解社会治理的难题?在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2018年初,湘东区选拔网格长、优秀退伍军人、平安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组建队伍,以义务巡防、应急处置、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为职能,探索建立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并延伸到城区的社区。

  为保障综合体机制的正常有序开展,区政府给每一个综合体都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配置巡逻车、消防器材等。由驻片民警担任综合体的指导员,就微型消防、应急处突等专项行动对队员进行培训教育,建立队员日常工作基础台账,作为督导考核依据。同时,综合体成员每年签订一次承诺书,接受村委和村民的监督。

  “每天晚上都有自己人巡逻,感觉特安全。”提起社会治安,峡山口街日星社区居民林雀萍赞不绝口。日星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建立综合体后,社区各卡口24小时都处在实时监控中,让各种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此外,综合体还给社区的每一位老人配备专用按钮,以便随时呼救队员获得救助。

  为防止非洲猪瘟疫情跨区域传播,连续一个多月,老关、东桥等乡镇的综合体队员日夜值守在省际边界检查站;抗洪抢险中,下埠镇木马村的队员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60余人;还有集贸市场上的交通秩序维护、校园门口的守护……村民们加入到综合体后,成为社会的平安信息员、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和平安守望员。

  综合体成员既没有职务,又不领工资,如何保证他们正常履行岗位职责?面对笔者的疑问,湘东区综治委有关人员介绍了一整套激励措施:区、乡两级政府“以奖代补”,分别给予每个综合体5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区财政统一为综合体队员购买人身意外险;将网格长、村民小组长补助经费和森林防火、公益性岗位等补助经费统筹调配,结合综合体队员评价给予表彰奖励。

  “支撑做下去的还是综合体队员身份,这让人觉得特别光荣”,白竺乡大丰村综合体队员兰海军说。

  7月9日凌晨4点多,在319国道湘东区大丰村境内,巡查汛情回家的兰海军刚刚躺下,又听得国道上传来一声异响,立即跑出去查看:国道出现裂缝,道路下方泥土在塌方。兰海军连忙挨家挨户叫醒队员们,号召大家一起砍树做临时警示牌,对过往车辆进行拦停,及时避免多起交通事故。因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有功,兰海军获得了省委、省政府2019年第二批及时奖励中的个人二等奖。

  穿上有统一标识的综合体制服,走到哪里腰杆都挺得直直的——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角,让村民在参与中获得荣誉感。

  在政府的引导、培养、激励与保障下,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涌现出社会治理自治热潮。无论是在交通事故现场的维护等应急处置,还是守护校园安全、森林防火等日常工作中,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运行以来,湘东区治安、刑事案件年发生率下降最高的区域达到50.9%,矛盾纠纷减少33.9%,社会治安好转率列全省第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