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区政府 查看内容

送你一副“初心”地图,到红色安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初心之旅”吧!

2019-12-10 10:0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安源融媒

摘要: 安源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安源,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优秀青年共产党人革命实践的第一站,20世纪20年代,更孕育“义无反顾、团结奋斗、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

安源

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

安源,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优秀青年共产党人革命实践的第一站,20世纪20年代,更孕育“义无反顾、团结奋斗、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安源精神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新局面。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安源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全镇上下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串点联线拓面,精心绘制了“初心地图”,并以此为依托,带领广大党员探访属于安源的红色印记,重温那些峥嵘岁月,开启了一场学习之旅、寻根之旅、初心之旅、奋进之旅。

如此高颜值的手绘地图,

这趟红色之旅一定不能错过!

那么

你们知道我们红色安源的“初心地图”

各个景点都在哪里吗?

来,来,来

敲黑板,划重点了!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公务总汇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位于安源煤矿矿区内,坐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前后都有2米宽的走廊,大门正中有一楼梯上下,屋后两旁各设一旋转楼梯,门前两排尖顶铁栅栏,给人以戒备森严之感。整栋楼房建筑面积为2258平方米,于1906年建造,为矿局办公大楼,矿长、高级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此办公,通称公务总汇。

▲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八方井44号

1921年10月,出席中共一大后回到湖南的毛泽东,创建了中共湖南支部,并亲自担任书记。由于安源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当时安源工人运动归属于湖南党组织领导。为了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于同年秋天来到安源开辟工人运动。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旧址

位于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的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1921年,李立三奉中共湖南省委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租下这栋房子楼上的三间做校舍,办起了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晚上工人在这里上课。这是安源工人的第一所补习学校,它的开办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

▲萍乡煤矿办公大楼——盛公祠

在连绵起伏的安源山高坡上,耸立着一幢德国式风格的楼房,远远望去,绿树掩映,颇有气派,那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工业骄子——汉冶萍公司所属萍乡煤矿办公大楼萍乡煤矿总局,又称盛公祠。该建筑物风格独特,建筑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经过近百年的自然损坏和人为因素,破损严重,但外观仍气势宏伟、颇为壮观。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西大门萍乡市城东南6公里处的安源镇境内,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铁路浙赣线和公路319线、320线贯穿其间,连接昌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安源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工人运动的文物、研究和宣传这一光辉历史事件而于1956年创建的,初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64年11月更为现名,并划归萍乡市管辖,现为江西省文化厅直属单位。纪念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1921年到1930年,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团结自己,团结农民和其他民众,准备和实行武装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历史。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出发地 ——张公祠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参加秋收起义的出发地——张公祠,1927年9月9日,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的凌晨,以安源工人为主体的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县城。

▲萍乡煤矿井口——总平巷旧址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位于萍乡城东面六千米处的安源镇境内,坐南朝北,呈牌坊形。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总平巷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用工人亲身经历的事实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毛泽东启发工人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和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结果,工人阶级要改善自己的地位,就要靠自己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打倒剥削者、压迫者。为了说明团结的道理,他还拿小石子打比方:一块小石子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很多小石子凝结在一起,就不容易搬动。教育工人只要团结起来,就什么都不怕了。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会议旧址

坐落于安源镇东面张家湾村的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这里召开了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整个起义部队以萍乡、安源为退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安,使敌人断绝我们的退路”。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它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

▲安源工农兵政府旧址

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来到安源。在红军的帮助下,成立了安源苏维埃政府,安源工人袁德喜当选为主席,当时就在这里办公。安源工人纠察队也驻扎在这里,主要任务是保卫苏维埃政府。安源工农兵政府旧址是萍乡市政府的前身。

▲中共安源地委旧址

1923年初,中共安源地委成立,地委机关曾设在这里。

1930年9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来安源时,毛泽东住在这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机关也设在这里。当时,毛泽东就是取下两扇门板,用两张长条凳,架起来做床铺。毛泽东在安源期间,慰问了烈士家属,到了机械修理厂等处同工人交谈,率领红军战士参观了矿井,召开了安源地方党组织干部和军队干部的联席会议,在工农群众欢迎大会上讲了话,号召工农群众参加红军。

▲萍乡市革命烈士陵园

萍乡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安源牛形坡,1985年5月新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根据刘少奇同志提议,为了纪念萍乡籍以及在萍乡牺牲的4100余名革命烈士而辟建。

▲东南西北院

座落在安源煤矿矿区八方井,分布在后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形成一个座落有序,建筑风格独特,并有一定规模、格局的欧式建筑。此建筑最早为安源路矿工人居所,属盛公祠系列建筑,并与盛公祠隔山相望,相得益彰。

▲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黄静源是湖南郴县人、安源工人运动领袖。1925年9月21日被反动军阀逮捕,随即被押往萍乡监狱。在狱中二十多天,他始终不为敌人的利诱和酷刑所动摇。10月16日,黄静源被敌人枪杀在半边街广场。黄静源牺牲后,安源工人不畏强暴,在这里举行了追悼会。并于次日将烈士遗体秘密抬至醴陵,隆重装殓,再用火车将灵柩运往长沙。

▲金库

金库位于安源区安源镇安源煤矿矿区内,建于1898年,座西朝东,人字屋顶呈纵向布局,砖木结构,现面宽15米,进深6.6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该金库为一进共二层,墙体厚0.9米,脊梁砖隙,右侧墙壁现开有一门为原工资发放窗口,窗内墙成漏斗形,倒放储存银元之用。该金库整个建筑对研究清末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煤矿历史文化具有要的实物依据。

▲红领巾少儿活动基地

红领巾主题公园是为推进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的现代化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实践基地。设培训、科普、演艺中心,红领巾纪念馆、红领巾主题公园、工人俱乐部、游客服务中心等。

▲“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

依托孔原,吴烈、吴运铎、王耀南等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安源的革命探索和实践,以党性教育为主线,以“把一切献给党”为品牌,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开发安源的红色禀赋,着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本,力争将“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党性教育基地。

目前,

22个初心打卡圣地

全部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

一图在手

说走就走

让我们一同开启“初心之旅”

去探寻、洗礼和升华吧!

期待你的到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