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讯 谢献忠报道:12月14日上午,小编随安源志愿者协会参加由该协会党支部主办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小编被该协会党支部书记李先豪的故事感动。他无私地帮扶困难群众、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而这帮扶路一走就是10多个年头。是什么力量,让这位为人民服务的步伐从不停歇,足迹丈量着乡镇的沟沟壑壑?是来自一位党员的初心——最朴实无华的承诺。 活动现场,小编见到,杉木村45位60岁以上的老党员分别从志愿者手中领取了一件棉袄。“穿上这崭新的棉袄真暖和”老人们纷纷说道,感谢志愿者、爱心人士对我们这些老人的关怀。听说小编要采访李先豪,老人们向小编讲述了李先豪一个又一个帮扶故事。 致富不忘公益事业 回报乡梓 今年45岁的李先豪出生于上栗县长平乡云峰村,年少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入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学习,成为当时村里仅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1993年毕业后,他一直在外奋斗从事建筑行业。2001年,他从湖南回到萍乡开始创业,凭借几年来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他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但他富不忘公益事业,视困难群众如亲人。2009年,李先豪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加入了萍乡市安源志愿者协会,并任协会副会长。历时两年,在李先豪的提议下,该协会率先在上栗成立了分会,由其担任上栗分会会长。现如今,萍乡市安源志愿者协会上栗分会在李先豪的引领下,创造了每两天一个善举的奇迹。 家住长平乡云峰村的姚齐刚,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本人先天性残疾,与88岁的母亲吴淑华相依为命。2006年,李先豪在回乡探亲时,发现他们母子二人还是住在七八十年代建的土坯房里,经常都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看在眼里,疼在心理,下决心一定让姚齐刚母子实现安居梦。为此,李先豪经常都是往来于市民政部门和村委会,为姚齐刚家争取到了两万余元危房改造资金和建房宅基地。李先豪也拿出五万余元,负责设计、建造、装修、搬迁等一条龙服务,历时一年,建造了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终于让姚齐刚母子俩实现了安居梦。“我母亲现在已经把李先豪当成自己的孙儿了,每次看到他都特别亲切。”姚齐刚说。在谈起住新房的感受,88岁的吴淑华老人总是满含泪水,“我们跟着先豪享了福啊,算是遇上大恩人了,要不是李先豪的爱心帮助,我们今生今世做梦也不敢想象,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太感谢了!” 今年74岁谢信昌,是个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李先豪从小就吃苦耐劳,通过自己多年的打拼,率先致富了,但他富不忘乡亲,不仅惦记着我们这些年老多病的老党员,还把村里的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照顾。十年来,逢年过节,他都会为大家送来棉被,油米,现金,并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他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李先豪说,这些年,他看到受助的贫弱群体的生活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让他懂得如何珍爱生活,也让他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据了解,安源志愿者协会上栗分会的志愿者在李先豪的带领下,走遍了上栗县所有的偏远山村、农村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分会累计帮扶困难残疾儿童500多名,帮助困难空巢老人410多名,帮助6所小学成立了图书室或远程教育室,累计参加志愿活动人数2200多人,募捐资金近百万元。而李先豪个人从2009年至今,先后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间近5000个小时,个人捐物达3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60余人。 公益路上的坚守者 让爱延伸 初心即承诺,坚守初心就是兑现承诺。一位党员的初心朴实无华,“不能忘了当初为啥子入党”。李先豪怀揣着一腔热情和公益理想,利用自身职业优势将公益活动做的风生水起,但却不得不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李先豪除了自身投入大量资金于公益中,还广泛传播慈善理念,让身边的朋友及公众了解公益活动。在他的发起下,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也开始参加其策划的活动,其中有朋友、亲人、还有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有的也已开始转为志愿者,并乐在其中。 “非常感谢您,您就是我们的活菩萨……”情绪激动的姚奶奶欲下跪向李先豪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却被先豪一把拦住了。据悉,姚奶奶现如今已80多岁的高龄,耄耋之年的她仍守着50多岁的单身残疾儿子艰难度日。为此,李先豪赶紧买来大米、菜油、棉被等物资送上门去。从这以后,每逢过年过节,李先豪都会登门看望村里的孤寡贫困老人,给他们送去慰问品。自成立分会以来,李先豪带着分会的志愿者们走遍了上栗县各乡镇敬老院、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为空巢老人带去温暖,为留守儿童带去快乐,为困难残疾人家庭带去希望。 “走到哪,我就把公益传播到哪……”据悉,李先豪的公益活动不仅仅止步于萍乡,在外省也留下其脚印。在云南的一次出差中,李先豪就在当地较贫困的一个地区做起了小型的帮扶互动,离开后还捐去了衣服等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