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 近年来,为使每一个孩子不辍学,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安源区教育局秉持“人人享有公平优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推进“布局科学化、办学内涵化、建设精品化、管理精细化、师资专业化、教学信息化”发展思路,全力以赴做好扶贫、控辍保学、“全面改薄”、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随班就读显灵活 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朱会明(化名)自出生就患有眼部和腿部疾病,左眼视力几乎为零,右眼也只有微弱的视力,双腿虽能走路,但走不稳,也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身体残疾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性格孤僻、内向。2017年,朱会明从源头小学毕业后,来到青山中学读初中。学校考虑到他家离学校远、行动不方便等原因,安排他住宿,不仅每学年享受125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补助,还获得学校代收费、伙食费等减免;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也时常找他谈心,帮他排解心里的困惑。但因身体原因,朱会明学习跟不上,内心相当自卑。 今年9月,朱会明向学校提出退学。学校本着不放弃一个孩子的初心,专门召开班子会布置劝返任务,先后选派几位骨干老师上门劝说无效。最终,校长潘拥华带领全体班子成员集体上门,提出安排朱会明到青山中学温盘教学点与八年级学生跟班就读,进行复式教学的想法,获得朱会明和家长的认可。“今年已经58岁的物理老师杨启明不仅在学习上常给他‘开小灶’,还针对朱会明喜欢打乒乓球的特点,常陪他打乒乓球,让他在运动中充实自己。”温盘教学点负责人曾建芳告诉笔者。目前,安源区跟班就读的学生达146人。 送教上门无遗漏 高坑镇源上小学有一个名叫刘汝琴的脑瘫女孩,今年6岁了,看到同龄人每天都高兴地去上学,眼神充满了羡慕。源上小学校长朱圣华了解情况后,马上组织老师带上礼物一起来到刘汝琴家里,告诉她可以在家里上课。刘汝琴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甜甜的笑意。从此,朱圣华、尹磊、刘艺三位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都到孩子家里送教上门,家长刘友发为此很感激。目前,安源区送教上门学生达90人,其中85人由特校送教上门,5人由普教老师送教上门,真正实现控辍保学不落一人。 扶贫助学强后盾 高坑镇泉江小学11岁的江子健和9岁的江子怡两兄妹三年前就失去了父亲,全家人靠着母亲微薄的收入和低保支撑,懂事的哥哥一度躲在家里不去上学,想帮妈妈减轻点压力。为了不让两个孩子因贫辍学,泉江小学为两个孩子减免代收费和伙食费。原校长彭建军自掏腰包给这个贫困家庭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在彭建军的牵线搭桥下,安源区慈善协会的退休教师黎定清与这两个孩子结成帮扶对子,从2017年起,每学期资助1000元,直到他们完成学业。如今,两个小孩正茁壮成长,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为掌握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真实情况,区教育局对区域内的适龄儿童实行分片包干,以全区所有中小学的学区为单位,将控辍保学的责任与任务进行分解。各校结合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信息进行比对核实,进一步健全“一县一案”台账管理,落实镇街委和学校双负责制,为动员劝学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扶贫助学是保障所有学生能够上好学的坚强后盾。该区全力以赴做好建档立卡生的摸底工作。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50人,2019年春季共资助学生2316人次,金额达150.455万元,从幼儿园到高考新生实现了全覆盖。另外,在补足配齐乡村教师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实施“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