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区政府 查看内容

从“量变”到“质变” 安源人好幸福!

2019-12-26 21:10|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安源融媒

摘要: “我们公司2018年12月入驻安源电子信息产业园,2019年3月正式投产,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真正实现了从入驻到投产仅3个月的‘安源速度’。”日普升微电子总经理何福基谈起落户安源的感受,心中略感自豪。记者 ...

“我们公司2018年12月入驻安源电子信息产业园,2019年3月正式投产,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真正实现了从入驻到投产仅3个月的‘安源速度’。日普升微电子总经理何福基谈起落户安源的感受,心中略感自豪。

记者走进安源区,曾经的“江南煤都”,如今到处可见绿色与生机,高新电子、医疗芯片、光能发电等可持续项目聚集在安源工业园和安源电子信息产业园这两座温床;海绵城市与背街小巷的全面改造提升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红色资源的打造与全域旅游的形成吸引着众多游客走进安源;五型政府的打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立不断刷新着群众的满意度。

三年前,萍乡市委、市政府提出“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发展目标,以此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变化、新发展。三年来,60万安源儿女以此为目标,在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指引下,在迅速行动、狠抓落实,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中,坚持不懈地撸起袖子大干、实干、快干、加油干,推动“大变样”全面见实效。

2019科技引领 产才融合从“加速”向“飞速”转变

安源,曾是中国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所在地,时为中国十大厂矿之一。得益于煤炭资源优势,安源成了经济发展的佼佼者,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安源,又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立足资源优势,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历史欠账”难题,改变“半城煤灰半城土”的状况,安源,开始了转型提质发展的探索之路。

扩大开放就是出路,招商引资就是发展。面对招商引资政策大同小异、项目承接优势弱化的局面,安源区围绕“招什么、如何招”等关键问题,坚持“引龙头、建链条”的发展策略,锁定新能源,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海绵产业等国家重点发展扶持的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深入开展“招大引强年”“大干项目年”活动,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40个,省市重点项目31个122个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5月29日,舜源光电项目举行动工仪式。在安源工业园、后埠街招商办的实时督导与及时上报下,这个总投资6亿元的重点项目,从谈判、签约再到落地、动工仅用了1个月时间。“为抢抓进度,很多工序都会交叉进行,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断刷新项目建设“安源速度”,让项目建设从“加速”向“飞速”转变,这是安源发展的一个缩影。

鑫鸿盛科技从设备进场调试、试投产,40天完成;联同电子从落户到投产,120天完成;航巍光学今年2月签约,半年不到完成厂房装修、设备调试和投产运营,投资30亿元的西人马科技先进智能医疗芯片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清安锂硫、中梯科技、车路协同等项目进展超预期……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在安源落地生根。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好的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驱动下,安源区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优化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复襄公社等众创平台、教育培训平台、资金平台、人才项目平台以及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如今,全区拥有国家环保新材料及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市级1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财园信贷通”放贷3.99亿元,“惠农信贷通”放贷2.82亿元,创业贷款发放11465万元

2019环境提升 城乡面貌从“灰色”向“绿色”转变

“以前,不要说挖煤的工人,就是普通职工上下班骑自行车路过,早晨穿白衬衫出门,晚上就要穿灰衬衫回家。”这是家住安源煤矿附近居民们的普遍感受。如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安源,在立足资源优势,补齐发展短板的同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解决公园少,绿地缺;交通堵,出行难;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让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二、一、开始!”主持人一声令下,选手们迅速将身前的红心火龙果拿起、剥皮、往嘴里塞……这是安源区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的活动之一——青山镇乌石村村民吃火龙果比赛的现场。谁能想到如今水果基地遍布的青山镇,在以前曾是水泥灰尘笼罩的地方,水泥厂一开工,来来往往的运输车将白色的粉尘带到了田地里、马路上,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在生态建设的热潮下,安源区对传统产业进行巡查,积极推进污染型企业关停工作,根据当地实际,创新提出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立金兰柚种植基地、金丝楠木田园综合体项目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动当地居民发家致富。

“我居住在乌石村20年了,以前这里灰尘比较大,我们晚上都不敢出门。近年来通过新农村改造,我们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到处枝繁叶茂,晚上路灯亮起来,村民纷纷出来散散步唠唠家常,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乌石村8组村民杨水清谈及村里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八大标志性战役”和“24个专项行动”的扎实推进下,安源区生态文明加速改善。环卫市场化一期正式运营,二期试运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全域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安源景区创5A为中心,推进凯光新天地旅游度假、高坑玉屏峰、五陂海绵小镇、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东西南北中”全域旅游格局已经构建,对外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增长34.5%

明媚的阳光下,街道干净整洁,凤凰街花园社区门前的几棵老树下,几位大爷大妈围坐在石桌,喝茶、聊天……展现了一幅怡然自得的景象。安源区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安源大道、栖霞路提前完成提升改造,新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已完成45%10条示范街巷、4个小游园提前完成,“白改黑”三期全面完成,面积达35万平方米,一个干净、文明而又充满活力的安源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9民生硕果 幸福指数从“量变”向“质变”飞跃

近年来,安源区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民生工程市级“八个提升”和区级“十项行动计划”。累计八项民生支出35.76亿元,增长14.3%,总量居全市第一就业创业、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实,全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左右,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微风拂过,绿色植被更显苍翠欲滴,河水愈加清澈动人,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谐宜居的城市,让安源人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大早,在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居民李叔早早赶来给女儿办理就业失业证,他笑着说:“从家里过来只需要几分钟,我排队等待了几分钟,咨询加上办理业务十分钟不到,只要带齐材料,到这儿当天就能办结。”李叔说起便民服务中心网上业务办理这件事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过去老百姓办事必须到窗口,如今八一街居民有了多种选择,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微信预约、异地代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实现了网上能办理的事,群众“一次都不跑”。“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下,安源区加快实现“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2018年以来,梳理区本级“一次不跑”事项121项、“只跑一次”事项322项、取消证明事项25项43个部门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编制。真正做到惠及于民、服务于民。

区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顺应安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继续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扎实开展“春季整改”和“夏季提升”攻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等问题整改,切实抓好“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扶志感恩行动等重点工作,精准脱贫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脱贫189户582人,投入扶贫资金2514万元,建成产业脱贫项目45个,开发扶贫专岗221个,改造四类对象危房253户,完成情况超预期。

如今

安源区百姓安居乐业

矿山复绿成效显著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实现从“江南煤都”向绿色崛起的华丽蜕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