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彩玲 2018年12月2日,位于全国“工业陶瓷之都”湘东区的江西龙发实业,生态陶瓷透水砖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敏锐抓住国家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契机,成功研发出以废弃陶瓷、煤矸石等工业废旧物为原材料的生态陶瓷透水砖,成为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推荐使用的绿色环保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过8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绵产业链,在海绵建筑材料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龙发实业的转型实践,是我市传统产业重焕生机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一个老工矿城市、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刀阔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塑产业发展新体系,“萍乡制造”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传统产业发展上,坚持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产业不断迈上中高端。 对一些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进行大力整顿退出,坚决完成去产能目标。至2016年,我市完成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215万吨,占全省当年总任务49.8%。2017年又关闭退出15家煤矿,退出产能324万吨。 大力扶持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电瓷、陶瓷、冶金机械等产业整合升级,重塑了新优势、新亮点。 “黑(煤炭)白(陶瓷)灰(水泥)红(花炮)金(冶金机械)”是我市传统产业“五朵金花”。传统产业做好了,照样可以不“传统”。我市在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注重扬优成势,通过改造提升、科技创新、靠大联强等措施,让“老树发新枝”。当前,全市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达425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其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7%,安排就业人数占制造业总就业数的70%以上。 作为全国电瓷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芦溪县一方面摒弃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值、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在电瓷行业全面实施“煤改气”工程,行业内生产节能达40%以上,产量提高30%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双赢。另一方面通过借船出海、靠大联强,对电瓷产业实施合并重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等全方位改造。2013年,总投资15亿元的央企中材电瓷落户芦溪,大大提升了全行业的综合水平,一举形成了以中材电瓷为龙头,以100余家涵盖上下游及配套服务的相关企业为支撑的电瓷产业体系。如今,该县电瓷产品占据了全国75%的市场。 科技创新促传统产业“蝶变”。江矿改制后鑫通机械、蓝翔重工、四通重工先后兴起,年产值超10亿元,两代“萍乡制造”助推矿山机械业再攀高峰。作为一家曾经为江矿提供零配件的小作坊,在2002年江矿改制后,鑫通机械吸纳了数十名江矿的技术骨干后,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将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已跻身全国同业三强,产品远销“一带一路”的30多个国家。前不久,由该公司历经3年磨砺打造、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电脑三臂掘进台车下线,赴世界知名的上海宝马工程机械展亮相,为“萍乡制造”正名。 加快传统产业专业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彩印包装产业是湘东区的传统优势产业。35年前,老关镇前进村8位村民在家门口创办了全村第一家生产芒秆茶叶包装盒的工厂。数十年磨一剑。如今包装企业渐成燎原之势,高峰时期全村企业数量达到50余家,从业人员逾万人,前进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包装专业村”。该区抓住这一优势和商机,规划建设了萍乡市茶叶包装创意产业基地。由云南龙润集团与萍乡市时代工艺包装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的江西优选时代包装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国内首家包装物联网制造服务示范项目。如今,一个以茶叶包装为主体,包装、印铁、制盒、制罐、彩印为一体的产业链,综合性现代化茶叶包装创意产业基地正逐步形成,一个年产值达20亿元的包装产业集群在湘东已然形成,其茶叶包装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80%。 进入新时代,萍乡这座百年老工矿城市,正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奏响重振萍乡工业新辉煌的壮丽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