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2019年以来,安源区教体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八个提升”民生项目的要求,制定了《2019年体育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多边工程”建设,实现健身场地、健身人口、健身服务大提升。 该区不断完善“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身圈,努力提升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水平。2019年实现全区镇(街、委)、村(社区)均有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目前,全区11个镇(街、委)已完成8个,完成率达73.2%,53个村全覆盖;68个社区已完成52个,完成率达86.8%。全区拥有全民健身站点218个。 同时,该区进一步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素质和能力,为全区群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去年举行了两次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力争每个健身站有一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群众参与健身的意识越来越强。据不完全统计,安源区经常锻炼人口比率在4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该区教体局以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形式举办了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赛事活动,给群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去年全区性全民健身活动计划19项,财政预算资金120万元。我们要求镇、街、委不少于3场次,村、社区不少于1场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全区第九套广播体操人员培训,在去年‘8·8’全民健身日活动上,还举行了千人工间操展示活动。”该区教体局分管负责人王萍丽介绍道。 星罗棋布的文体广场为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了平台,群众文明素养和生活习惯实现了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的转变提升。青山镇源头村村民高世奇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大伙没事就打扑克、看电视,现在有了广场,都来唱歌跳舞、健身锻炼,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不仅丰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通过村演出、镇汇演、市比赛的方式,还涌现出了丹江街联星管理处的联星农民剧团、裕农社区的农民女子模特队等优秀队伍。截至目前,全区有腰鼓队12支、军鼓队43支、农民铜管乐队11支、灯彩队12支、艺术团15个,农村演员达2000余人。近3年共举办大型群众文艺演出60余场,农民参演人数达5000余人次,农村观众达2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