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源南乡 查看内容

用心教书 用爱育人 ——记源南乡源南学校党支部书记龚德凌

2020-1-15 14:0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有这样一个人,三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默默耕耘,乐于奉献,把一所“一穷二白”的省级贫困乡山区学校治理得井井有条,办成了地区闻名的中心学校,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他,就是党 ...

有这样一个人,三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默默耕耘,乐于奉献,把一所“一穷二白”的省级贫困乡山区学校治理得井井有条,办成了地区闻名的中心学校,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他,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芦溪县源南乡源南学校党支部书记龚德凌。

1987年,龚德凌回乡任教,一年后,他放弃了县城的工作,主动请缨支援山区教育,来到当时还很偏远、艰苦的源南乡,一待就是30年。龚德凌清晰地记得,到源南学校的那天下着雨,路非常滑,是黄泥路;学校不大,三四亩地,非常破旧。由于教学条件极为艰苦,通行道路泥泞不堪,老师们来一批走一批,但龚德凌始终牢记自己的初衷,坚守在教育岗位上。

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时任校长的龚德凌开始琢磨,筹措改造学校所需的资金。为了这笔钱,龚德凌四处奔波,想方设法为学校争取各方的支持。在龚德凌的不懈努力下,募集的110万元资金用于全面提升改造源南学校的硬软件设施。因此,教育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源南学校成为了全县第一所“花园式”义务教育学校。源南学校不再有老师申请调离,一些曾经离开的教师也回来了,学校教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为提升教学质量,龚德凌与学校班子成员一道,在学校实行了“支部行政——业务科室——教师——学生”层级管理法,推出党员联系班级教师、教师结对留守儿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制度,充分调动了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使全校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近年来,源南学校在县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个人奖200多人次,获县级以上综合性奖励和荣誉60多项;在市县各项抽考、统考中均名列前茅;团体总分连续多年高居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艺术节榜首。

随着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成了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为此龚德凌号召全校教职工开展“做一日学生家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让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真正落实到困难学生身上,争取社会各界力量为贫困生捐款捐物。他还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置亲情QQ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联系,要求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为近200名留守儿童找到自己的“代理父母”。

源南学校的变化有目共睹。期间,不少单位向龚德凌抛出橄榄枝,有人劝他,到县里工作能就近照顾家庭,照顾母亲。龚德凌没有考虑,直接拒绝了,学校需要他,学生需要他,他会一直留下来。“我从小立志要做一名老师,用心教书,用爱育人。”龚德凌说,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这份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龚德凌回到学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教室,跟大家讲起他参加党代会的所见所闻,解读党代会精神,传达党中央的声音。他用朴素的语言细细解读党代会精神,让师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将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后,作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的龚德凌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工作中,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履职尽责,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龚德凌还忙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中,推进主题教育落地生根,深植于广大党员群众脑海中。

多年来,龚德凌先后获得全国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典型、全国劳模、全国最美家庭等40余项荣誉,在他带领下的源南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等100余项荣誉。为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龚德凌还成立了德凌工作室,创建了龚德凌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不忘初心,坚守一线,为基层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