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一次洗礼、一次考验、一次淬炼。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上栗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终把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己任,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构建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战斗之歌。 “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上栗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手中,保存着10余份摁满了红手印的《请战书》和《火线入党申请书》。在这些珍贵的材料上,见证着医务人员在疫情来临时,舍生往死、逆向而行的大爱情怀。 “作为县里的定点救治医院,我们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收到发出抽调医疗骨干驰援武汉‘动员令’后,我认为我是党员,我应该先上。”在得悉医院在组建援鄂医疗队时,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抚平,找到医院负责人请战时如是说。 陈抚平是上栗县众多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医护人员之一。作为两省四市八县交界处、拥有近10万人流动人口的上栗,在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挑战,上栗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第一时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建立返乡人员排查摸底、登记备案、居家医学观察、信息日报等工作机制的同时,全体县级干部、包村干部第一时间下到所挂点的村组社区,调集防疫物资,指导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疫情防控的牵头单位,我们局机关和全县医护人员全员取消休假,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战场’。特别是疾控中心、乡镇防疫站和乡村医生,始终奋战在体温监测、消毒杀菌、居家医学观察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着52万人民的安康。”上栗县卫健委负责人介绍说。 来自福田镇中心卫生院的后勤科主任吴启纯,虽是一名后勤人员,在接到指令后他冒着大雨搭建高速出口的体温监测点,每日凌晨将当日所需的物资运送到位。在医院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顾不上照顾因交通事故导致腰椎折断的妻子,主动请缨到居家观察对象家中进行体温监测和消杀工作,每天在体温监测站和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家中连轴转。 上栗县420多名乡村医生承担了与乡村干部对返乡人员居家医学观察的‘二盯一’监测测。其中,陆军等77名党员医护工作者,还在春寒料峭中在各监测站值守,对7000余名入境人员及6000多台车辆进行检测。在疫情面前,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我是党员,我上。 “打电话报备后,立马有人上门进行登记,测量体温并给家里喷洒消毒液,之后又接到几个询问电话,这个反应速度还是可以的。”在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后,返乡人员“爱静静spark”在微博上发出了感慨。 “我是党员,我带头” “潜藏病患进入爆发期,气温回暖病毒进入活跃期。咱们安心休养,千万不要出门与乡邻接触,避免交叉感染。”1月28日,上栗县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叶坚,把水果和生活物资送到了小区居家医学观察对象手中。这个春节期间,他为了社区疫情防控,每天都忙至深夜。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书记不仅是一名党员,也应该是以身作则、忘我工作的带头人。我们尽一份责,群众就多一份平安。”谈及为何要这样拼,这名退伍军人如是说。 疫情考验的是组织力、动员力、执行力,更淬炼着每一个党员的党性。在上栗县赤山镇麻田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春梅,妇代会主任李梅珍,党员何水珍、陈希望与村“两委”干部组成“红色娘子军”,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凝聚起防疫共识。 在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党委的号召下,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的180余名共产党员,出动了160余台宣传车,从大年初一起就在各村组公共区域喊话宣传,提醒大家听从指令,取消新年聚餐,带口罩不扎堆,避免疫情扩散。 “我们原计划在初六为柳鹏举办婚礼,考虑到防疫现状,我们决定取消婚礼和酒宴。我是一名老党员,应该带好这个头。”在龙合村,老党员柳民生如是说。在这个春节期间,上栗镇农村党员和“第一书记”,利用“民心组组通”的连心大走访,劝导群众取消酒宴60余起。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防控物资库存告急。在上栗县赤山镇,村党支部书记杨永明与村民刘汝炎自费开车3000多里,从浙江义乌带回了2.2万只急用口罩,解决了“燃眉之急”。在上栗县桐木镇,党员曾欠华自掏腰包从长沙购回一百多件消毒液,用于赣湘边界的湖塘集镇消毒防疫。在上栗县金山镇,龙泉村“群众贴心人”朱述辉连跑六家药店,购买了体温计和口罩,用于村里的超市用于疫情防控。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鸡冠山乡,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支部书记喻喻绍祥,在做完手术还没康复的情况下就投身在防疫宣传一线。在东源乡,有着46年党龄的退休教师李炳根,每天都是第一个出现在重点防疫管控点值守。在杨岐乡杨岐村,党员曹汝连从大年初一起,就活跃在杨岐普通寺景区香客的劝返现场……在上栗,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