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没事,我已经吃过啦,和值班的同事一起吃的,吃的可丰盛了呢”“带女儿去医院看过了吗?有没有好一些,你们不用担心我,照顾好自己和女儿。”结束了和妻子的通话,易玉斌抬起头对一起值班的同事说“这个春节能坚守岗位,为人民群众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我感觉很有意义”。接到抗击疫情指示的第一天,易玉斌就开始了以岗位为家的抗“疫”生活。 易玉斌,白源街农办工作人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干部。过年前他一直在家照顾着生病的女儿和妻子。大年初一,他接到紧急通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提前止休返岗,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当中来。易玉斌接到通知后,没对办事处领导提及自己女儿、妻子生病的事情,迅速投入岗位。妻子给他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女儿的病情似乎更加严重了,希望他尽快赶回,他也只是安慰了妻子几句,便挂断了电话和同事赶往完成分配给自己的疫情防控任务,通宵值守监测隔离人员。 晚上,他通宵值守监测隔离人员,以岗为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记不清在这里守了多少个通宵了。因他的任务是监测隔离人员,一整晚都必须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以确保不出现一丝差错。为了将上级交代的任务圆满完成,时常能看见他宿在车坐上的身影,忙到过了饭点才吃方便面的场景。连续几天下来领导担心他太辛苦,问他是否能坚持的时候,他拍着胸膛,响亮的回答说:“这个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户的监管责任,就包在我身上。”这一句简单承诺,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白天,他就跟着工作组深入到防疫一线,下村入户,宣传劝导、收集摸排,传送信息,落实任务。经常看到他戴上口罩,与两三人结伴,拖着手拉式音响,行走在乡村、社区街道,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全副武装”走街串巷摸排情况,认真登记;向村民及过往车辆发放口罩及宣传材料,讲解预防措施;在体温监测点执勤,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从防控工作开始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过一天,二十四小时值班,领导见他一天忙到晚,总是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我知道了,我年轻能吃得消,少睡点也可以养足精神,您放心,我绝不拖组织的后腿。”其实领导也知道他通宵值守,每天晚上基本没得睡,哪能好好的休息呀。可正是因为有他们这种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念的基层干部,坚守着把方便留给群众,困难留给自己,把健康和安全留给群众,危险留给自己的信念,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牢固的血肉长城。 这个春节对他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春节,没有一家人热闹的团聚,也没有丰盛饭菜,一份份工作餐、一碗碗泡面陪他度过了整个春节。而他却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岗位,就是我的“战”位。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也一天不撤退!” 因为牢记责任,所以才不眠不休;因为甘于奉献,所以才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只是奋战在一线所有战士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贡献,但他们凭着一腔热血,秉持“匠心精神”,完成“分内之事”,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点一滴地辛勤付出,不负重托,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