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攻坚战役,这是一场医务工作者与疫魔生死搏击的战役。在这场防控新型疫情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危难时刻,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时,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护理工作者没有逃避,将担当与责任扛在肩上,选择逆风飞翔,冲向疫情一线…… 隔离病区的两位护士长易镁是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长,从医23年的她从疫情爆发伊始,便投身在防治疫情的第一线。 1月23日,易镁按年初的计划,带着女儿来到广州准备和父母团年。在家呆了两天的她敏感地意识到这次疫情状况越来越严重,面对的必将是一场硬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觉得自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她果断向医院党委请命,申请加入到医疗工作的第一线,要求进入隔离病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易镁走进一线隔离区1月26日,做好家人思想工作后,她将女儿托付给父母,只身返回萍乡,匆匆收拾了几件衣物就义无反顾地进入到了隔离病区。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丰富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院感管理工作经验的护士长,自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一天,她便不断地完善、优化病区工作流程和管理细节,重点把控医生和护士的个人防护,确保医护人员安全,杜绝院内感染发生。每天早上8点,她进入隔离病区,晚上8点才回到宿舍。与父母、女儿的联系也只是每天简单地报个平安,然后开始整理总结一天的工作,写工作日志,直至深夜。 ▲护士长黄金华无微不至地照顾病患 从1月21日收治第一例确诊病人开始, 感染科护士长黄金华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从火速建立隔离区、人员安排、人员培训、物资筹备,大小事务都有她的影子,她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忘我工作,没有一丝怠慢。那段时间,她每天早出晚归,家人都已习惯了她的工作时间。2月6日,她请战进入隔离区的申请批准了,依依不舍地告别家里正读高三的大女儿和才三岁的小女儿,正式进入核心隔离病区。 因为有着传染病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知识和20多年护理工作经验,黄金华一到隔离病区,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在感染科呆了7年的陈静,在处置甲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甲流、重症手足口病等危重疫情时,积攒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元月21日,接到通知需要进入一线隔离病区时,她没有丝毫犹豫,简单和家人通话后,拿着行李就投入到隔离病区工作了。 ▲同事心中最信任的“大姐姐”陈静 布置病区环境,按院感要求分类放置各类物品;对卫生员进行培训,如何穿防护服,配置消毒液等,陈静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着每一个细节,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把各项护理工作做好,是同事心中最信任的“大姐姐”。 九零后男护士刘江 96年出生的年轻小伙刘江,在得到爸爸妈妈和弟弟大力支持后,2月7日进入了隔离病区。刘江是一位善于学习的男孩,一个爸爸眼中优秀的,了不起的,一位血液里流淌着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随时都准备挺身而出的战士,也是让父亲及家人无比骄傲和自豪的男孩。 优秀的护理团队 由易镁、黄金华、彭颖、陈静、张芳、崔舜华、彭婉怡、熊杏、颜珂、张燕、刘婧、朱静娴、刘江等组成的这支在隔离病区一线的护士团队,每天都在紧张忙碌而又有条不紊地给病人做各项治疗、专科护理、心理抚慰,因为没有家属陪护,她们还需承担着病人所有的生活护理,处理病人的大小便。 ▲防护服写满名字和加油 面对这群满腔热血的“战士”,易镁和黄金华两位护士长知道,战士不仅要有热血,也要有能打胜仗的能力。为了让这群护士可以更好地做好抗击疫情的工作,她们两个将自己多年来对院感防控、感染护理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告诉大家工作的重点方向和防护措施。面对这样重大的疫情,尤其重要的是病人的态度。 这支优秀的护士团队,每天除了帮病人进行治疗外,还成为病人的朋友,给他们送水果、牛奶和生活用品。和病人聊天,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让病人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有一个心理支持,有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都能够平静的接受治疗,然后康复出院。 在隔离病区,在一线,大家都知道病毒就在眼前,防护工作不容疏忽,在巨大的压力下,两位护长更是丝毫不敢放松,每天都亲自检查隔离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是否规范、到位,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N次:洗手、穿戴帽子、戴口罩、穿隔离衣,穿防护服,穿防水鞋,戴护目镜、戴手套……看似简单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失误,都要求非常认真仔细地完成。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感染风险。工作再苦再累,也打垮不了这群坚强的“勇士”,病毒不是不让他们害怕,只是工作时他们已经忘记了害怕。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身后有医院党委坚实的后盾,有家人的鼓励和理解,有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还有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在医患交流微信群里,有病人留言说: 虽然你们穿着一样的隔离服,认不得你们的模样,但是我们可以分辨出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因为你们的声音对我们来说就是希望,是幸福,是安康! 致敬萍乡“逆行者”— 虽然我看不见你的脸 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