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高坑镇 查看内容

党旗高高飘扬在抗战“疫”线

2020-2-17 15:35|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毓秀高坑

摘要: 支部是堡垒,党员做先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已进入关键时期,高坑镇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在战“疫”最前沿,广大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为打赢疫情防 ...
支部是堡垒,党员做先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已进入关键时期,高坑镇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在战“疫”最前沿,广大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战“疫”支部,临“危”向前
“成立临时党支部,是为了更好应对高坑目前所面临的防控疫情严峻形势,做到危机在哪里,党旗就插在那里!”临时党支部授旗现场,镇党委书记刘家水郑重地将党旗授予临时党支部书记姚科同志。
临时支部的成立,源自2月5日在车谷岭确诊一例新冠肺炎,全面细致做好与其密切接触人员的居家隔离观察工作,同时安抚好附近村民的情绪,加强人员防控和病毒消杀是阻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2月6日清晨,当车谷岭附近的村民醒来时,先行的党员已带着一顶帐篷守护了他们一整夜。随后的日子,他们可以在春寒料峭的微雨中,看到一面鲜红的党旗巍峨挺立,显得分外耀眼,给大家带来战胜疫情的勇气。正如临时党支部书记姚科所说:“我们就是要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坚决把疫情挡在门外。”
党员传帮带,爱心接力跑
2月13日,在泉江村党总支发起的“抗击疫情,党员在行动”活动上,派驻村的镇人大主席邱锡凤和驻村第一书记李国民带头捐款,其他党员也纷纷响应,用自己的爱心力量,构筑成抗击疫情最坚强的铜墙铁壁。

新华村的党员们也自发捐款,张世华总想在疫情中为村上做点事,只是恰逢老婆生孩子而走不开,他找到村书记,捐款500元,说道:“请书记转交党组织,感谢村两委班子的辛苦付出,加油!”易绿财、赖伟、游良、邱绍敏、黄艳萍、易建良、吴海文、朱贵远、周开建......大家纷纷捐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愿报名值班大桥路口,为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2月9日,流动党员利美芳早早的在新华村党员联络群里发出了报名申请。接着,群里开始沸腾起来,“书记,我是党员,我报名”“我也为抗疫一线贡献一份力量”……

战地最美情侣,光荣的警察蓝
在高坑镇抗击疫情的一线执勤岗位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党员,既是同事,又是伴侣,既是夫妻,又是知己,还是一路同行、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就是抗“疫”一线的“双警家庭”。

刘鑫玺,高坑派出所副所长,各个执勤点的设置和运作、对外地返乡人员核查、宣传劝导、出警处警都少不了他。妻子欧阳莎是安源分局的一名女警,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在这个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本来家里2个孩子就交给了老人照看,加上刘鑫玺接触外地返萍人员多,回家了也得尽量避免和家人接触,他说:“我在一线战斗,家里人就是我坚实而温暖的后盾”。

陈超是高坑派出所社区民警兼内勤民警,除了做好后勤和宣传工作,在抗疫一线的岗位上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妻子陈一方是后埠派出所的民警,怀着二胎。和所里其他同事一样,因为经常要接触感染高风险人员,陈超为了保障家人尤其是怀孕的妻子已经半个月不敢回家了。在知道陈超和同事们要守卫安源区临时留置观察点后,陈一方贴心地跟他说:“守卫观察点的事就不要告诉爸妈了,免得他们担心。”

陈欣妍是高坑派出所的户籍民警,疫情期间,陈欣妍为方便群众,积极运用非接触式工作法,引导“网上办”、“掌上办”,编写网上公安APP操作手册,帮助群众不用出门,就可以咨询和办理户籍和身份证业务。丈夫彭玉立是市公安局科信处民警,科信处负责全市公安局的应急通信保障、视频会议保障、设备调度维护等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技术人员缺乏,设备保障困难,但是指挥调度通信保障绝不能出问题,彭玉立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更大。在疫情面前他们各自默默的坚守自己的岗位,陈欣妍总是宽慰老公:“家里的事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3个党员双警家庭共同演绎侠骨柔情的缩影。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风花雪月,有的只是相互之间体贴、包容和鼓励。爱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还包含了夜以继日的坚守、聚少离多的酸楚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相信有他们并肩作战的执着坚守,有全社会的努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硬核”老党员:我也要在一线!
南竹山社区的街头巷尾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穿着红马褂、带着蓝口罩,高高瘦瘦的,有时候拿着红纸在墙上贴,有时候是拿着铜锣,有时候是拿着话筒,有时候是站在要道关卡处站岗。他就是南竹山社区的邬正梅同志,今年78岁,是一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次疫情防控中主动向社区党委请战。

人员排查、出入登记、发放宣传资料,他样样在行,还自己写了一篇宣传稿,用他自己的话说,“别看我这东西土,邻居们乐于接受!”
“防疫情、不聚会、不聚集、少走动、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民主社区82岁的老党员高国金拖着小音箱走街串巷、劝导社区居民。由于他写得一手好字,还写了不少宣传标语。

黄泥墩社区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曾光”,他叫曾光辉,65岁,40多年党龄,于2010年从661厂退休。退休后的他,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此次疫情期间,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就来到防控卡点和执勤人员换班,负责登记小区人员的出入,他说“作为一个老党员,在当前这个严峻的情况下,我更要起到一名党员应有的作用”。

疫情下的“夜行者”,做夜空中最亮的“星”
每当夜幕降临,还有这么一群共产党员,在夜色中依旧“逆行”上阵,积极开展疫情宣传、防控、排查工作,铸就了一道铜墙铁壁的防线。
“……空气流通,第三,保持不与外人接触。第四,保持不到处串门……”王家源村晚上细雨蒙蒙,寒风凛冽,村党总支副书记黄山正在居民小区进行广播提醒;另一边,村第一书记颜珊和党总支书记徐建国正在各个检查点巡查值守情况;同样的一幕也在丰园村和彭泉村的党总支书记叶秋云、冯建新身上上演着。

北边的楠木村,党支部书记吴军萍最关注是少数村民聚集打麻将的问题,他说:“在此紧要关头,聚众打麻将危害公共安全,绝无情面可讲,只要我碰到,一副麻将收10个麻将仔,暂由村统一保管。”

在开展人员排查工作时,裴家村成立了村民志愿者队伍,有任何情况都能够夜间排查不停歇,确保万无一失。

富田铁桥、茶亭路口......连日来的每个深夜里,当周围的村民家、居民楼的灯都已熄灭的时候,党员们用一顶顶帐篷和24小时不分昼夜的守护,支起守护辖区群众安全的“保护伞”。帐篷里一张简单床,两三张塑料凳,一张茶几,一箱方便面,就是他们坚持战斗的保障。帐篷内透出的星星点点的光亮,闪耀出党旗的鲜红,照射在在疫情还没有退散的每一个夜晚、凌晨,甚至天亮之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