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千方百计管好老百姓的“菜篮子”,确保蔬菜、肉蛋奶等必需品正常供应,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确保产得出来。各地结合冬春蔬菜生产特点,统筹安排好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有力促进了蔬菜供给稳定。有的地方还启动产销动态监测,每日动态监测蔬菜采收量、上市量及新播种面积等信息,并开展蔬菜批发市场购销情况调查,确保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实现运得出去。因防控疫情,一些地方交通不畅,以致蔬菜等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畜禽饲料难以及时补充。为此,中央及时发布整治措施,相关地方积极纠正,依法处置不当行为,并开设绿色通道、免费通道,全力保障“菜篮子”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畅通。 力争买得安全。疫情防控期间,为方便居民不出家门就顺利买到菜,一些地方探索建立蔬菜直销平台,共享蔬菜生产信息及社区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蔬菜生产商、批发商把提前打包好的菜品直接送进社区。一些电商平台也积极参与,推出菜品标准化包装、快递无接触配送上门等服务。 促进价格稳定。疫情发生后,一方面是有些地区出现农产品产地滞销,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大城市蔬菜水果售价上涨。对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果断出击,及时对扰乱市场价格的非法行为开出罚单,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等各类市场的监管,“菜篮子”价格基本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地继续务必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做好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容不得丝毫放松。这既是中央的要求,更是广大群众的期待。 文/本报记者 马洪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