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双萍报道:一张张温暖如春的笑脸,一句句暖心暖肺的话语,一桩桩利民惠民的措施,切切实实让广大农户受益受利……从2018年12月1日开始,在萍乡市安源区辖区内的田间地头、村组院落,闪动着一千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与村民促膝谈心的身影,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与农户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广纳民意,遍问民需,解民急难,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排查各类疑惑积怨,将安源区委、区政府布置的“集中掌握一批情况,集中开展一批活动,集中征求一批意见,集中解决一批难题,集中化解一批矛盾,集中办好一批实事”“六个一”遍访行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了一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干群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融洽。 “六个一”遍访行动:剑指“四风”突出问题 破解扶贫工作薄弱环节 去年11月,安源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立行立改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好成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决定从2018年12月1日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访民情、释民惑、解民忧”千名党员、干部进农户“六个一”遍访行动,着力解决全区机关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工作作风不断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让遍访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周密而详细的方案,要求所有走访干部走访前学透扶贫政策,了解各级党政为民办实事的实效,厘清影响各片区群众满意度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掌握走访对象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方案还列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要求党员干部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现场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5个工作日内拿出解决方案并反馈,限期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群众解释清楚。同时要求遍访干部要帮助群众至少办好1件实事,如为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群众实现就业或发展产业;改善片区和行动不便特困群体屋前屋后环境卫生等等。遍访时侧重以专题调查问卷上户的走访方式,选择生活困难的群众为重点走访对象;注重宣传扶贫政策答疑解惑,做到按章办事不随意表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区纪委、区委督查室、区扶贫办成立了督查组,负责督查“六个一”遍访行动开展情况和群众满意度情况,并实行定期督查和通报。对不履职或履职不力的网格责任人或成员,启动问责机制,严肃处理。 “六个一” 遍访干部:伏下身潜下心沉到底“把脉问诊” 在这场大规模的遍访活动中,安源区所有县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区各级部门单位机关干部,以“走进群众心里”为宗旨,投入到“六个一”遍访行动中,让大遍访行动“访”得其所。 12月的天气,多雨且阴冷,遍访干部们“伏下身、潜下心、沉到底”,几乎踏遍安源区的山山水水,听民情,访民意,一进农户家门就开诚布公直言“有啥难题尽管说,有啥建议尽管提”,用拉家常方式详细了解贫困对象近期生产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遍访工作记录,向他们宣传讲透讲细扶贫相关政策,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把脉问诊”、因户施策,解难题。 地处安源新区开发建设中心的安源镇跃进村,有1125户农户,4670人,其中包括33户、11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自安源区人大、安源公路分局、安源区人防办和安源镇人民政府的57名干部组成跃进村“六个一”遍访行动小组,将跃进村划分为7个片区,每个片区分为4至5个村民小组,约150户至200户遍访对象,由挂村县级领导、安源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肖锋负总责,安源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张林平为牵头负责人,包村长、安源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刘天娇为具体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刘芝萍全面协调遍访工作,村干部、党小组组长、村民小组长和中心户长则分配至每个片区进行协调配合遍访工作。同时成立由刘天娇任组长的问题收集整理组,进行问题反馈收集处理。 2018年12月末,在刘芝萍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跃进村的“六个一”遍访行动问题汇总表,涉及医疗、住房、低保、社保、路灯安装、出行安全、就业、危房改造等方面的问题多达上百条,每个问题后面都有问题处理情况、处理人、问题处理时间等明细记录。据他介绍,12月25日至28日,遍访小组对遍访情况进行了问题反馈收集整理,29日进行总结分析,目前已解决80条村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对村级不能解决的20余条问题分类汇总报送到安源镇扶贫站,由镇级层面协调解决。 在村委会办公室,记者正好碰到了来办事的跃进村村民易建云和李明德,问起他们对遍访干部的看法,他俩打开话匣子,竖起了大拇指:啧啧啧,现在的政策好,干部更是个顶个的好!每次走访都是笑脸相待,讲事耐得烦,做事把得蛮。他们差不多都是晚上上户,有时中午休息时间也会过来,周末就更不用说了。每次来都是认真听取意见,能当场处理的当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则记下来。 他俩你一言我一语特别提到了一件让他们记忆特别深的事:12月8日那天,负总责的肖锋主任来到29组的王家屋场拆迁安置小区走访,看见道路坑坑洼洼,居民怨气颇多。在听取居民反映的意见后,肖锋叫来相关的镇干部向居民解释为何现在不彻底修路的原因,当场表态镇里对此早已做好详细规划,并承诺等拆迁房全部建好后,一定会把路修好,把亮化工程做好,让居民把心放宽。肖锋的话刚落地,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说完这事,他俩又将话题转到了第一书记刘芝萍身上来:刘书记家虽住在萍乡城里,可他时时牵挂着村里的事,平时基本吃住在村里,把跃进村当成了第二个家。有时回家打个转,陪家里80多岁的老父亲吃顿饭就赶紧回村里来。他不但遍访工作做得好,之前还在村里牵头成立了香椿种养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跃进村的村民没有不认识他的,也没有不服他的。 “六个一” 遍访行动实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融洽干群关系 其实,不单在跃进村,在安源区的49个行政村,每个遍访小组都是按照区委、 区政府布置的合理规划网格、健全组织体系、做好充分准备、落实遍访行动,按照“多跑几次群众家、多说几句贴心话、多添几分一家情”的工作要求,集中开展“六个一”遍访行动的:他们集中掌握一批情况,通过走访农户,全面掌握每户基本情况,记录群众的民情诉求;他们集中开展一批宣传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采取“订单式+菜单式”“固定式+流动式”“互动式+文娱式”等讲习方式,与农户面对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将扶贫政策、民生政策,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及落实民生工作的成效贯穿其中,教育引导广大农户主动支持、积极参与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去;他们集中征求一批意见,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中改进作风、激发思路、推动工作;他们集中解决一批难题、集中化解一批矛盾,重在厘清群众之间矛盾、干群之间矛盾以及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误解,最终达到限期化解一批矛盾和积怨,促进基层和谐稳定效果;集中办好一批实事,力求提升群众满意度。 29岁的戴维阳是区发改委的一名干部。他在青山镇青山村走访贫困户漆书战时,了解到漆一家三口人中,漆患肺癌晚期,靠妻子从事环卫工作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女儿本在萍乡某中学读高二,因心理问题被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戴维阳上户跟小漆多次交谈后,发现她思维很正常,只是性格有些偏执,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于是,他自费带小漆到南昌找专家、知名教授看病、测评,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校等单位和部门对小漆进行治疗和心理疏导,还把妻子带到她家,陪小漆聊天。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小漆能够与人正常交流,有望重返学校继续学业。戴维阳还帮小漆家申请了5000元特困补助。 30岁的林军是安源区发改委的一名普通干部。以前一直“坐”机关,对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认识和印象。通过这一个月的遍访行动,他感触颇深,他说每次走访时,自己总是随身带着致所有村民一封信、扶贫小知识、连心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调查问卷、村民摸底表这五件“法宝”,虽然下基层确实比坐在机关办公室里苦和累,但却能深入了解到基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需求,对以后自己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积累了许多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掌握了许多相关政策法规,成为自己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这点是最令自己开心的。 在这次遍访行动中,全体干部“身子沉下去,作风跟上来”,把农户最关心、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下实功、做实事,求实效,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地毯式”大走访,以“一访二看三问”的形式全面掌握了解村民的家庭基本情况,想方设法让大多数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和自身努力下,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据悉,截止到12月底,“六个一”遍访行动共遍访农户27150户,收集意见建议785条、解决难题246件、化解矛盾251起、办好实事208件。 萍乡市委常委、安源区委书记黄万林在部署“六个一”遍访行动时强调:脱贫攻坚始终是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始终紧绷脱贫攻坚这根弦,要沉下身子,一村一村走,一户一户过,深入群众中间交流谈心,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基层问题、宣讲扶贫政策,做到如实反映,及时交办,有效解决;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引领作用,带头走访、带头沟通、带头干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将各项扶贫政策落细落小落实,确保遍访行动取得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