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安源,和风拂面。阳光从安源山挺拔的苍松翠柏枝头泼洒下来,映照在青年毛泽东雕像旁的大型公益广告牌上。使得“小城大爱,工运摇篮”八个大字更加熠熠生辉。 春天的安源,虽然笼罩着严密的疫情防控气息,但一个多月以来发生的一些人和事,不知不觉让我们胸中升起层层的暖意。特别是遍布小城的志愿者服务站点里,活跃着一个个充满朝气的身影。他们就是因延迟开学而未返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虽然在父母眼里仍然是“乖女儿、宝贝仔”,为了织牢疫情防控网,他们没有选择“宅”在家中,而是上演了一场场“变形记”,主动担当,奋战一线,为这个不一样的春天抹上了一道青春的靓色…… “买菜小白”变身“菜场快递员” “这颗花菜挺好的,怎么卖?”“这大葱看着多水央,多少钱一斤?”流万村智慧农贸市场的菜摊前,卢浩正在仔细挑选着蔬菜。“哟,浩乃你不在家里看书?怎么你妈舍得让你来买菜?”邻居家二婶见了忙笑话他。卢浩不好意思地抬起头,脸上泛起了红晕。他指了指身上的志愿者马甲说:“二婶,今天我干这个呢!” 卢浩今年19岁,是井冈山大学医学部的大一学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要到村上去当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当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死活都不同意。卢浩作了几天的工作都没能说下来。最后还是他一句话把家里的长辈们镇住了。“你们让我选择学医,不就是要我学医者仁爱之心吗?全国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奔赴武汉,他们那么危险都敢去,我在家门口作一个志愿者都不敢吗?”大人们听他这样说,舍是舍不得,也只好由他去。 春节一过到村上报名后,因为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村上就安排他进了物资采购组,为村子里安置区的村民送菜,好减少市场人员流动。卢浩以前从来没有买过菜,在家里,这都是妈妈干的活,妈妈甚至厨房都不肯让他进。为了干好志愿者,他只好虚心向妈妈请教。每次根据村里交来的菜单买好菜,装在小三轮上,他就一边骑一边拿着喇叭在各个楼栋招呼:“今天的菜已经买回来了,叔叔阿姨们可以下来拿啦,有爷爷奶奶不方便下楼的跟我说一声,我送上去!”每天下来,手机上的微信运动总有20000多步。 每当听到大家伙称赞“浩乃,今天这个菜买得多新鲜啊,你现在可是买菜的行家了”“小卢,谢谢你帮忙,辛苦你了!”卢浩蹬着小三轮跑得更快了,虽然大腿感觉有些酸胀,但心里热呼呼的。 “乖小妹”变身“女汉子” “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志愿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这是汪公潭村的谢婧写在志愿服务申请书上的话。谢婧今年20岁,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在学校表现优秀,上个学期被学校列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她是爸妈的独生女。虽然生在农家,在家里那也是毫无疑问的“掌上明珠”。谢婧一向听话,爱学习,很少让父母操心。但这次为了当志愿者,她差点和爸妈吵翻了。 为什么一定要去当这个志愿者?她太爱她的爸爸妈妈了!也爱这个村子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兄弟姊妹们。一个村子里住着,非亲即故,低头不见抬头见。在疫情面前,她不想任何人有闪失。自从在网上看到那个女孩追在灵车后面,撕心裂肺的喊着“妈妈,我爱您!您不要抛弃我!”的视频后,每每想起,她的心中都一阵发颤。虽然对新冠病毒不是很懂,但通过浏览网上的信息,她知道做好防控非常重要,她更知道这个村子里人们的日常习性。“谁以前经历过这样的防控呀?大家都随随便便惯了!”谢婧介绍道,“没有人站出来劝说,哪个会受这个约束嘛。” 在村口的防控点,谢婧不停的播放着喇叭:“疫情防控正是关键时期,不可松懈,请注意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不聚集……”,一边招呼:“您好,请测量下体温,请扫码注册萍码通”。平日里谢婧是个性情温和的女孩,但在防控最紧要的阶段,她总是跑上跑下,不怕纠缠也不怕辛苦,坚决做到不漏一车一人。那时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乖小妹”的影子,活脱脱的是一个“女汉子”。 “宅家鲜肉”变身“战疫健将” 背起几十斤重的消毒工具,穿着厚厚的工作服,伴随阵阵“哄哄哄”的声响,用时两个多钟头,罗晓峰和志愿者服务队一起,终于完成了龙华云锦小区的消杀工作。 自从2月10日报名参加三角洲社区志愿服务队以来,这样的场景便基本成为了他的日常。 罗晓峰19岁,是南昌大学药学专业大一学生。瘦瘦高高,白白净净,不过看起来还蛮有精神头儿。他家就住在这个社区的凤凰天成小区。疫情发生后,爸爸是税务部门的党员干部,每天忙着为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妈妈是三角洲社区的工作人员,下沉在网格一线防控,起早贪黑更是忙得不得了。只有他陪着外婆在家,还要不时劝解外婆对爸爸、妈妈的担心。 随着复工复产政策的落实,为了保证人货流通,社区的死卡都撤掉了,但防控的要求一点也不能放松。三角洲社区管理了6个较大小区,有4200多户近2万人。防控对网格员的要求更高了,妈妈更累了。看着妈妈一天天憔悴的身影,罗晓峰暗暗的掉下了眼泪。他觉得自己作为儿子、一个男子汉,应该要尽量为妈妈分担一些。他先是做通了外婆的工作,继而又说服了爸爸、妈妈,参加到妈妈工作的三角洲社区志愿服务队,担任了一名志愿者。 在消杀工作中,他总是不错过每一条小路、不放过每一个角落,特别认真。每次做完一个小区,即使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衣服也全被汗水打湿。每当妈妈心痛地让他休息一下,他都会打趣自己“以前锻炼不够,体力有时还不行。这样干下来,相当于报了一期健身班呢!现在一口气爬十几层楼梯都不成问题了!” 象卢浩、谢婧、罗晓峰这样的小年青,在这座小城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只不过是这次疫情防控期间2万多安源青年志愿者的缩影。 走在安源的大街小巷,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深深地感染着我,说不清、道不明…… 走到巷口,有一座木制雷锋小屋,里面的不知哪个阿姨的收音机正在播放诗歌朗诵“潇洒萍乡县,弦歌遍一城。人无横剑习,户有读书声。”终于我看到了路边那一排宣传橱窗,里面陈列着近年来本地的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中国好人段华胜、以及一系列江西好人、萍乡好人。哦,我感觉到了:原来这些安源小青年的身上,变着的是不断的成长、成熟,不变的是心中的“爱”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