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时间抢回来,确保春耕备耕不误时令,高坑镇坚持把抓实抓好农村土地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挖掘土地潜力、引进农业产业、促进土地流转,努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 深挖资源,整理土地快 萍高公路沿线的茶亭、云泉和浒泉历史上都是以蔬菜种植为主的村。在公路两边,不时可以看到几台挖掘机正忙忙碌碌,把原来一些撂荒后被种上了树的菜地恢复原来的模样。在附近的菜地里,也有不少村民正忙着松土种菜挖沟灌水。 “要保‘米袋子’‘菜篮子’,没地可不行。村里去年搞了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总的情况还行。今年疫情期间,我们还向一些单位捐赠了蔬菜。”谈及种菜,浒泉村两委负责人说道。 为了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近段时间以来,该镇组织相关部门和各村两委,对各村土地情况重新进行调查摸底,并立即着手进行土地整理工作。 招引产业,开工时间早 江西炎农生态农业千亩辣椒基地是高坑镇新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落户于富田村。为确保基地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该镇积极协调公司和农户,对富田村土地资源和水利设施等进行调查,为项目顺利进展创造条件。 “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是解决土地撂荒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举措。这样可以更好发挥土地集约效应,也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土地撂荒,提高土地利用率。”谈及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和土地撂荒之间的关系,该镇分管领导如是说。 随着高坑镇在土地利用上的一系列动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一些高坑本土企业的积极性。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或是有意投资农业的企业纷纷向该镇表达了投资意愿。 促进流转,群众增收好 土地集约利用,离不开土地流转。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有的村民早就吃过“螃蟹”,从土地流转得到了收益,但仍有一些村民却没怎么接触过这种方式,不理解甚至抵触情况或多或少存在。 在炎农生态农业千亩辣椒基地建设中,富田村两委干部就遇上了这个问题——井上组一些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面对这一情况,镇村干部和农户算起了经济账,还向农户展示村里和公司达成的相关协议以及公司招工简章。 据村两委干部介绍,村民种地,除去种子、农药、化肥,还有整田等费用,一年下来剩不了多少。如果流转,既可以得到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应聘成为公司员工,能拿到底薪,如果再加上分红等收入,比自己种田强多了。 “只要把账算清楚了,村民就会理解和支持项目。”富田村两委干部感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