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萍乡安源疫情防控等级降为三级响应已经一周了,记者来到往日熙熙攘攘的站前大街采访三产复工情况。路边的餐馆虽然还没有恢复堂食,但有不少戴口罩的快递小哥和顾客正在窗口取食。街边一家茶行门口,停着一辆电动平板车。车上装得满满当当的纸箱,上面印着“天润包装”字样。工人已收拾好场面,正准备出去送货。记者很好奇,街上开着的几家店大多都门可罗雀,谁家的茶行有这么大的动作呢? 走进茶行,一个顾客模样的人正和大约30多岁的年轻人搭话。“小林啊,你可算是开门营业了,我闭关这一个多月,家里的绿茶、普洱都快干光了哟!” 从他们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这个年轻人叫林耀祖,是福建安溪人。别看他年纪轻轻,来萍乡经营茶叶生意已14个年头了。除了这家总店,他另外还有14家分店散布在小城各处。谈起疫情对生意的影响,小林透出几分小庆幸。 “临近2020年春节,我早早备足3000多斤的礼品茶,准备年前回去一趟,大年初一就返程做新春开张生意,不料被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打开话匣子后,小林接下来讲起了茶行“疫”境逢生的际遇。“老家没回成不打紧,但疫情防控整整一个多月,在萍乡的生意做不了,不仅赚不来钱,几十名员工的工资、十几个店几千平米门店的租金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想一想,不找出路可不成啊!” “限时秒杀”回馈,清了库存又蓄人气。 “小林,之前我惦念了很久的小青柑,你得想办法给我留出五包”“老板,群里限时秒杀的靖安白茶,我要十斤,解禁后我到门店来提。”“林总,这次武夷红茶礼盒活动力度好像挺大啊,我多带几个客户来团购能不能再打个折上折?”翻看着半个月前客户交流群里刷屏的订货信息和大量添加的微信好友,林耀祖象是在展示他漂亮的成绩单。 半个月前,林耀祖考虑到疫情阻断了进货渠道,觉得必须重新定位,转换销售思路,尽快释放库存潜力稳住当下的局面。 在仔细盘查了库存茶的状态和品相后,他决定以成本价“限时秒杀”的形式,在客户群内开始了“每周一推”的客户感恩回馈活动。由于价格和产品质量经得起推敲,虽说是陈茶,但恁是用这一招盘活了自己的现金流。 首战告捷后,他又动起了发酵茶的脑筋。在筹划每周推送产品的过程中,在所有打包待送的礼盒内多加了几份珍贵的白毫乌龙以回馈老客户、新朋友。借助这一连串举措,成功将库存中零散产品销售一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销售业绩。 “一夜之间,旺季就没了。”“散客、批发商全部被困在家里了,生意怎么做呀?。”“疫情期间,线下不能营业,房租、人工的成本不减,资金流转有困难啊”...各分店员工的诉苦电话一个一个打给林耀祖。业务一停,店里的人心就不稳。 怎样才能稳住团队不散,疫情过后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也是一个难题。他利用各分店员工微信群,组织了疫情期间的“封闭式”业务培训。从各类茶的储藏细节到名人品茶的历史文化,从茶的功效、作用、冲泡要领到茶的鉴赏与品评,从线上售茶技巧再到客源的维系与拓展,林耀祖将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系统的茶类知识倾囊相授。整个疫情期间虽然茶行经营停摆,但无形中腾出了员工培训修整的时间。专题培训课不仅平复了团队的恐慌、焦虑,增长了知识,更坚定了大家复工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