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祖慧,自1984年退伍后接过铁锹和扫帚,开始了他的养路生涯,一干就是35年。风风雨雨几十年,离乡背井,扎根基层,未曾动摇,以道班为家,以路为业,他把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并多次获得市公路局、分局“先进个人"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从自行车至汽车的变奏 自己不能回家,却守护着别人回家的路。贺祖慧的家在永新,距离莲花五十公里,除非家里有急事,很少回去,吃住都在道班。起初家里人不同意他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工作,但贺祖慧的一句话说服了他们,他说:“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家!”。刚开始工作那会,自行车算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从家到道班来回需要八个小时,尽管如此,他也无怨无悔;随着生活条件日渐改善,摩托车代替了自行车,使他一两个小时就能到家,时间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近了,与妻女团聚的机会多了,为了保持100%的出勤率,每天凌晨妻女还在梦乡时,他就得悄悄出门,等他完成当天工作回家时,已是星月当空。几年前,他购买了一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面包车,回家所花费的时间终于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可以说是真正经历了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的华丽转身,但是一百公里往返几十年,这中间的辛酸又有谁知呢。 疫情当前不忘工作 旧岁新年交替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武汉,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及时做出超强部署,防控升级,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最美“逆行者”,而贺祖慧有幸也成为其中一员。疫情期间父亲去世的噩耗让全家人都陷入悲伤之中,单位轮班的通知也接踵而来,家人们都劝他特殊时期不要出门,但他还是强忍住父亲刚刚离世的悲痛踏上了他的“战场”。五十公里的路程要通过三道关卡,不停地测体温、做登记,才到达工作岗位。尽管他做好防护措施,也未接触人群,在返家时还是遭受到村民的阻拦,当时莲花确诊病例已有5例,算是“危险地带”,还被朋友调侃说:“去了莲花就不要回来了”,而他到家后便自觉在家隔离。面对疫情,他逆行而上,用义无反顾的担当与责任,诠释着公路人的坚守与敬业。因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一份工作一生情,说什么也丢不下。 工作之余不忘学习 对贺祖慧来说,看学习强国已成为习惯,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APP,开启一天的学习进程,学习积分排名在单位也是名类前茅,他经常说:“尽管快要退休了,也要与时俱进,决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落后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工作之余忙“充电”,他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完成质量和速度在分局中是最好的。时至今年七月份,忙碌了一辈子的贺祖慧已到了退休年龄,而刚好赶上迎“国评”这场大考,他说:“迎国评这么重要的工作我一定要参加,我是老党员,哪里最需要我就去哪里……” 他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被岁月磨得粗糙的手,书写着一部厚厚的春秋,他无悔坚守,只为了这份沉重的责任,他用行动诠释着身份的永恒,铸造成无华的闪光“铺路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