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您好,电商平台有顾客订购了10瓶蜂蜜,请您送一下过来,1400元微信转账给您了。”3月15日一大早,贫困户老朱就接到镇扶贫电商平台的电话。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将10瓶蜂蜜放在三轮车上,开着三轮车出门送货了。 今年63岁的老朱名叫朱增义,是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障,妻子也是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夫妻俩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世纪90年代,看着自家门前漫山遍野的野花,一个养蜜蜂的想法从朱增义的心底萌生出来。 说干就干,朱增义将家里500元积蓄拿出来买了10箱蜜蜂。可由于缺乏经验,蜜蜂死的死,飞走的飞走,让初次创业的朱增义很受挫。朱增义是个倔脾气,不服输的他开始跟着养蜂人沉下心来学习养蜂技术,慢慢地,从10箱养到50箱,家里的债务也在逐步减少。 2014年扶贫工作队进驻温盘村后,朱增义一家的春天也到了。帮扶干部邹燚了解到朱增义有扩大养蜂规模的想法,帮助他申请到了5万元金融贷款,并请来养蜂专家线上线下同时传授养蜂经验和销售技巧。有了技术和资金的朱增义干劲更足了,养蜂规模从50箱发展到了200箱,每年可产蜂蜜1500余公斤,年产值达到8万余元,全家于2016年成功脱贫,并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新房。 “老朱是我们采蜜队的老大哥,去野外采蜜的时候都是他带着我们。”村民黄社林看到养蜂可致富后,也加入了养蜂队伍。为创造更好的采蜜条件,每逢春夏,朱增义就和同村的几个养蜂人带着蜂箱来到山里,一呆就是几个月,吃住都在野外。“山里的蚊子又大又毒,有时候被咬一口又痛又痒。最怕的还是遇见毒蛇,好在从来没被蛇咬过。”朱增义说道。正是这种能吃苦、肯钻研的精神,朱增义成了温盘村公认的养蜂“达人”。 “老朱家的蜜蜂都是原生态养殖,采蜜后未经任何加工,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在我们电商平台非常畅销。”温盘村慧农购电商平台负责人温玉新说。 “疫情期间,多亏了扶贫干部和电商平台的帮忙,我们的蜂蜜现在销到全国各地去了。”说起自己的蜂蜜,朱增义一脸自豪。 “老朱送蜂蜜的时候再给我带一只老鸭……”闲聊间,朱增义的微信收到老顾客的订购信息。原来,闲不住的朱增义除了养蜂,还在自家屋后建起了3000余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养殖鸡、鸭、猪、鱼。绿色养殖的“土货”有一大批回头客。2019年,朱增义仅靠销售蜂蜜就有了6万元的纯收入,加上家里的鸡、鸭、猪、鱼的收入,总计超过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