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在湘东区产业园,金刚科技的辊棒生产热火朝天,普天高科正为低温脱硝技术市场化作最后的准备,龙发实业的陶瓷透水砖装车发往湖南……春天里,湘东工陶企业生机勃发。 “可别小瞧我们生产的这根小小辊棒,它可是占据了全国43%的辊棒市场。”金刚科技负责人邱波介绍,2019年,在全国建陶行业下行的严峻形势下,金刚科技逆势前行,共生产60万根陶瓷辊棒,年产值达1亿元,上缴税收首超千万元;2020年,金刚科技还计划扩建新增50万支的产能。 陶瓷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厥功至伟。普天高科最初是一家以填料生产为主的传统陶瓷企业。多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公司与时俱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接连推出陶瓷膜过滤器、旋涡式湿法除尘器等新产品,成功实现向环保设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为激发创新活力,普天高科每年都会投入企业利润的20%用于研发,近几年的科研投入每年都稳定在百万元以上,2019年更是多达300万元。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满满收获,去年夏天,企业研发的低温脱硝技术通过了168小时连续稳定运行的“大考”。企业负责人袁明辉介绍:“低温脱硝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过去属以色列做得最好,脱硝率为70%,现在我们的技术不仅实现常温下也能脱硝,脱硝率还高达90%。”目前,普天高科正致力将该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大规模生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铺开,海绵产业也迎来发展的春天。在龙发实业生产车间,一块块以废砖、废弃陶瓷、煤矸石等为原材料的生态陶瓷透水砖正被工作人员整齐摞起、严密封装。据了解,复产复工以来,龙发实业日产透水砖1700多平方米,产品销往长沙、南昌、九江各地,供不应求。 近年来,湘东区一直把工业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政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搭建了工业陶瓷科创大楼等创新平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同时,企业也纷纷抓住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等关键环节,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加快从“制造型”企业向“智造型”企业转型升级。2019年,湘东区新增税收上千万元的企业3家,工业增值税连续3年保持每年递增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