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绵绵细雨。1300多年历史的泰和观音禅院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显得更加肃穆,四面环山的小二型西冲水库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百亩桂花园正在积攒春雨的能量……这些都是安源区里善村现在正在呈现的美丽春景。里善村从过去的陈年垃圾围村到现在的林茂果丰,鸟语花香,风景优美,四季飘香的华丽“转型”,正是得益于安源区持续深入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安源区坚持“片区示范、村村整治、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打造了区、镇街委、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整治的工作格局,真抓实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紧盯“三基、两提、一建立”,按下乡村环境“美颜键”,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无害化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有效建立。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展现出一幅幅新图景。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事倍功半 “依山傍水兴福地,地灵人杰旺才村”这是安源区张家湾村近年来的真实写照。说起张家湾村的改变,张家湾村委会干部不禁感叹:“以前我们村庄的布局十分凌乱,即使设施建设跟上了,没有合理的布局规划,人居环境改善效果也不明显,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如今科学规划,可谓是事半功倍了……”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一直是安源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基本原则,目前全区的村庄规划实现了全覆盖,每个村庄的规划都结合自身特点,在保留风貌的基础上,叠加自身优势,“量体裁衣”开展村庄规划。同时,按照风格一致、彰显特色的原则,对改造民房进行整体风貌统一。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安源区每年再评选10个左右的“精品村庄”政府奖补100万元进行提升打造。按照“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的要求,安源区推荐张家湾村开展了“1+50”村庄规划试点工作,在去年省自然资源厅试点村庄规划成果验收中获评一等奖。 宣传动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注重房前屋后卫生的同时,还要注重村庄基础设施的爱护,维护村庄美好面貌,筑好凤凰巢才能引来金凤凰……”葡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个星期定期开课,有驻村干部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乡村医生讲授健康知识等一批精品课程,全村成立了宣讲队2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尊重村民意愿基础上,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安源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广泛宣传,2019年8月谋求与《江山多娇》栏目组合作,在乌石村承办乡村文化节,并进行了现场直播。截止目前,仅村庄清洁行动,就累计召开了典型案例宣讲会146场,开展入户宣传280场次、9491人,发放宣传资料40561份,张贴宣传标语296条。各行政村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村民小组长等力量上门上户,通过以点带面,榜样引领,政策解读、感情沟通等形式转变群众观念,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产业兴旺、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生态+”理念让安源区不少农村都尝到了甜头。青山镇乌石村引进了葡萄园种植项目、火龙果种植基地、无花果、桑葚,百香果种植基地及苗木种植基地等多个农业项目,其中星青火龙果基地被省人社局授予就业扶贫示范点,首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种植火龙果200亩、葡萄100亩;葡西农业公司追加投资110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全村打造了以徒步、休闲、采摘、农家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接待中心,自去年开业以来月均接待消费群众高达2万余人。葡萄村、乌石村的整治成效,是安源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掠影。 坚持长效:你追我赶赛出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抓紧抓好这项任务,安源区用好考评指挥棒,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区委、区政府重点督导的6项“百日攻坚”范围,截止目前共下发13期通报。此外,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开展定期督导,针对各村进行了抽检及明察暗访,下发了6期通报;根据督导和整改情况,注重“激励先进”,对考评优秀的村庄予以表彰,鞭策和激励各涉农镇街委间互学互促、互帮互赶,推进安源区乡村振兴硬任务落实见效,力争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019年,安源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会上对先进工作单位进行了嘉奖,并由区委书记为先进单位—青山镇高枧村、高坑镇新华村颁发了嘉奖令,并分别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后,与会的乡镇负责人表示,区委、区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奖”激励了乡镇一级,后续一定吸收先进经验,明年拿下“先进”。在这种你追我赶的态势下,安源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环境优先:让村容村貌美丽蝶变 为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安源区运用“一五十工作法”,“一”,即每天开展一轮巡查,做好《巡查日记》,形成台账;“五”,即每周一小结;“十”,即每两周召开调度会,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在全区建设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与玉禾田、玉城公司开展合作,投入共计383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去年10月实现了农村环卫市场化全覆盖。 计划启动实施“安源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项目”,以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为目标,项目共计26个涉项村47个污水处理站点,配套铺设污水管网62915米。同时基于安源区污水处理站点运维管控的需求搭建安源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集中运维管控云平台,以实现运维管控的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 制定《安源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及《安源区农村公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厕所革命”。五陂镇长潭村是改厕比较早的村子,近年来,当地基本实现了“无害化改厕”。改厕后,农民也更加注意环境卫生,生活习惯也在慢慢改变,改厕,“改”出了新生活。村民卢芬珍说:“以前我家里的卫生间不仅臭,又有许多蚊子,味道很不好闻,改造之后又卫生”。目前,已完成2019年农村改厕计划任务5321户,完成率达100%。先后召开了公厕建设启动会和推进会,并由区卫健委委托江西剑泰设计公司统一设计一套图纸,21所公厕已经陆续开工建设中。 坚持以“三清两改一管护”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村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区每个行政村均全面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2114吨,清理村内水塘117口,沟渠215.3公里,淤泥2210.72吨,畜禽养殖污染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27.1吨。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964人次,清理残垣断壁733处。 锵音鼓舞,“战火”如荼。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安源区将继续大力攻坚整治“弱点”、“痛点”和“堵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全面实现“干净”“整洁”目标,演绎一幅幅村净、景美的乡村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