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和暖,春意盎然。在高坑镇富田村,一群小鸡在树林里悠闲地寻觅食物。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走向小鸡,随手抛出一把把食物,小鸡欢快地抢食起来。 贺大明,高坑镇富田村村民,今年59岁。年轻时家里穷,好不容易成家,却因穷困,孩子刚出生不久妻子就离家出走了。贺大明与儿子两人相依为命,转眼已独自抚养孩子19年了,生存的压力、孩子的教育,加上他本人左脚因受伤导致三级残疾,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贺大明的肩上。2014年贺大明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路上,村干部、帮扶干部纷纷为贺大明出谋划策,反复谈心。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办理了残疾人症,读中专的儿子也享受了雨露计划每年3000元的补贴。压力的减轻,调动起了贺大明对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村委会不仅安排他在村里干保洁,还结合他家实际情况,上门传授了养殖技术,帮助其养起了猪、鸡。有了技术之后,贺大明越发得吃苦,种植了蔬菜和稻米,口粮能够自给自足,在空余的时间还做点零工。 ▲贺大明养猪 ▲贺大明干保洁 2017年,为解决贺大明缺资金的问题,村干部上门为他办理了小额贷款,使他的养殖产业多样发展(猪、鸡、鱼),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早已形成阶梯式、渐进式养殖发展模式,如今他家的猪肉、鸡、蛋全年均有出售,鸡的年出售量达200余只,鱼塘养殖水面达7亩。 帮扶干部陈常起时常挂念贺大明的生意,每每出栏的时候就当上了“销售员”。“有了政府的好政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想不脱贫都难,我们农民算是赶上了好时候。”看着院子里这部分“家底”,贺大明心里踏实,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2017年底便顺利实现了“户脱贫”,且家庭纯收入远远超过脱贫标准。 ▲帮扶干部帮助贺大明卖猪肉 问到今年的收入时,贺大明抿着嘴,得意地笑道:“初步估算了一下,今年的收入也不差!”“这是对你勤劳付出的回报,2020年继续加油干。”帮扶干部鼓励道。 生活从拮据慢慢转向宽裕,周围的村民在谈起贺大明的时候,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这句话在贺大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大家对我无私的帮助,让我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有了技术,我今年准备再扩大点养殖规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贺大明的笑声里,无不传递着收获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现在,高坑镇这样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他们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顽疾,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加‘造血’功能,靠双手拔除穷根、消除贫困,开启幸福小康梦。”镇里分管领导金李明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