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胜佺、吴振彬、记者罗建华报道:在芦溪县源南乡新下村,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他叫易庆国,自1971年从卫校毕业担任乡村医生,他已经为村民服务了49年,从一名年轻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49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只要村民有需求,易庆国不分昼夜出诊,并且从不收出诊费,被村民们誉为健康的“守护神”。 情系乡村,扎根基层 新下村是源南乡最大的行政村,人口约2800人,村民分散,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是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易庆国心里都有一本账。近5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新下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哪家有人生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提着医疗箱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治疗,有时碰到疑难杂症,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乡卫生院或者县医院治疗。 ![]() 工作中,易庆国始终把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新下村十五组老人温金秀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事已高,加上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行动不便,易庆国经常利用上门诊疗的机会帮她带药。 抗击疫情,无私奉献 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现年69岁的他推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疫情期间,易庆国按照要求开展防控工作,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基层抗击疫情的前线。 经过摸排,新下村共有武汉等地返乡人员和确诊病人接触人员70余人分布在全村各村组,需要留观监测体温。本来是由2名乡村医生共同负责,但在另一名乡村医生也被居家隔离后,全部工作就落到了易庆国身上。面对繁重的监测任务,他无怨无悔,坚持每天两次上门为监测对象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宣教,做好口罩发放并指导正确使用方法。那段时间,他将每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会同村干部一起下村入组、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消除群众恐慌情绪,劝导村民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村干部劝他要休息好,他总会拍拍胸脯,笑着摇摇头说:“自己没事,能坚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下村村委会组织志愿者对村组主干道设卡,开展24小时值守,劝返外出村民,并对进村车辆、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易庆国看在眼里,深知志愿者每天坚持值守的辛苦。于是,2月10日下午,易庆国拿出1000元现金交到在卡点值守的村干部手中,让村干部转交给村里用于采购疫情防控物资。 勤奋好学,精益求精 易庆国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积极参加各类医学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知识,遇到难题从不放过,坚持向有关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 易庆国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从医49年来,他从不拿病人红包,从不接受病人吃请,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发生医疗事故。 年近七旬,本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易庆国坚持做一名平凡的乡村医生,默默奉献,任劳任怨,49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保障了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