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婧佳报道:春日里,走进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环境清幽、风光旖旎。错落有致的民居,平坦顺畅的乡村小道,百年古树散布其间,池塘绿意盎然,伴随着村民朴实的笑脸,和空气中弥漫的瓜果香,一幅幅幸福图景织就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穿过幸福大道两边,草莓、葡萄、猕猴桃、无花果、火龙果等种植产业遍地开花,绿色经济生机盎然,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水果种植产业不仅带动许多农户摘下“贫困帽”,更提升了他们生活的幸福感。 麻山村村民63岁的李绍林,正在对架上的猕猴桃进行人工授粉。“现在正是我们猕猴桃种植户最要紧的时候,连续阴雨天造成授粉不良,所以我们得趁着时节,对它人工授粉,这样结果率才会高哩。这几年我靠着在麻山村路边租下来的这1亩多田种猕猴桃,每年刨去成本,挣了1万元呢。”李绍林说,“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李绍林和家人居住在路边的老房子里,生活拮据。十年前,李绍林的老婆诊断出了帕金森病,儿子也在年幼时从高处摔下造成粉碎性骨折,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李绍林身上,这让本就有肩盘突出的他对生活感到绝望。 后来,通过麻山村村委会的帮助,他们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政府的补贴,艰难度日。几年前,麻山镇结合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积极鼓励帮扶农户发展草莓、火龙果、柑橘、葡萄、柠檬等水果的种植。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拓宽销路等方式,为贫困户开辟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在政府的积极指导,以及为他们免费提供搭建棚子的情况下,李绍林承包了一亩地,发展猕猴桃种植。“家里遭受了这么大的变故,我又没读过书,都不知道怎么该怎么生活了”。说到这里,他哽咽了一下,但随即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是真心感谢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扶持,要不是他们,我哪敢发展这么大的产业。”带着草帽在田里做事的李绍林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越说越开心,“政府每年都会组织技术人员来到村子里,面对面教,手把手示范,教我们配植、修剪、施肥等技术,帮了我们好大的忙。” ![]() 同村的贫困户李俊祥同样通过水果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在政府的帮助下,承包了3亩地种植葡萄,这让意外致残的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平日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技术,无论天气多热都一如既往地在棚子里干活。每年八月底收成的时候,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都纷纷行动起来,争做“销售员”,积极联系客商,帮助拓宽销售途径,提高贫困户的收成。 不单是李绍林和李俊祥家,如今,麻山村80%的贫困户都是靠种植葡萄和猕猴桃力争脱贫致富。2019年,麻山镇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增收。“水果产业的发展壮大,使不少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麻山镇镇长陈康龙说。 幸福村的福广场上,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党的政策暖人心》歌舞演出,获得群众热烈的掌声。“党的政策好,政府还给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让我们贫困户盖新房子。现在,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住了半辈子老房子的王启秀激动地说:“我们村里人都说,跟着共产党走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眼下,幸福村的贫困户们房子拆旧建新,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对发展越来越有信心。水果棚内绿意盎然,花香扑鼻,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农户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