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村民的“宣传员”,将各项惠民政策传播到田间地头;他们是贫困户的“贴心人”,为贫困户解困难、办好事;他们是村干部的“好助理”,扎根乡村服务一方百姓。他们也是百姓心中的“荣誉村民”。 肖南萍是湘东区麻山镇苏坊村第一书记,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们扎根基层,抓产业扶贫,强集体经济。在工作队的帮扶下,苏坊村村容美了、村民富了。 苏坊村第一书记肖南萍在果木基地查看育苗。 因地制宜强“造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走好产业振兴之路。通过产业先行来增加贫困户收入,是工作队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肖南萍说。经过调研,驻村工作队决定对苏坊水库、苏坊水电站实施产业调整,开发光伏发电项目,并联系帮扶单位萍安钢铁公司落实了10万元的扶贫专项款,用于扶持苏坊村的产业发展。经过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苏坊村光伏发电项目于2018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苏坊村风景优美,竹林茂盛。“为什么不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呢?”在探索脱贫路子的过程中,肖南萍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寻找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建立了苏坊村扶贫项目竹制品加工厂。如今,竹制品加工厂年销售额达10余万元,共吸纳了8名村民及贫困户参与就业。 此外,苏坊村还建成了果木基地,栽种冰糖柚、红美人等50余亩。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2019年,苏坊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9万元。 “智”“志”齐扶促脱贫 为充分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在苏坊村“同行驿站”,建档立卡贫困户童林春拿着刚兑换的日常用品,笑着说:“每个月都有积分,我刚刚兑换了牙刷、牙膏还有洗衣液。” “同行驿站”是湘东区精神扶贫工作的亮点之一。驿站会根据贫困群众生产劳作、发展产业、邻里关系等方面进行评分,所得积分可兑换相应的物品。这种做法深受当地贫困群众的欢迎。 “‘同行驿站’的建立,就是要让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创收、主动致富的干劲,也树立他们脱贫的信心。”肖南萍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工作队联系“雏鸡孵梦、筑巢扶贫”志愿服务爱心人士,为贫困户送鸡苗、饲料、药物,为贫困户传授养鸡技术。同时,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农产品展销,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去年驻村工作队为我争取来了50只鸡苗,今年受疫情影响,销售成了大难题。驻村工作队得知后,化身‘带货达人’,为滞销农产品找到了出路,他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月莲说。(杨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