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5月25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杨勤)“张书记,快进屋坐坐,喝杯茶!”当走进贫困户甘放明家时,她正忙着收拾屋子,整个人看起来很干净又精神,两层的小屋被收拾的整整齐齐,见到村书记张修海走进来,赶忙停下手里的活计一脸笑容地招呼起来。谁能想到眼前住着两层楼房的甘放明婆孙俩,之前还住在上世纪五十年年代的一层土坯房子里。 甘放明和孙子宋奇林 甘放明是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大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早逝,2005年小儿子还未成家就患肝癌去世,2009年大儿子在务工回家路上因意外车祸身亡,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在2011年儿媳妇也因病去世,身边的亲人相继患病离世,年幼的孙子成为她生命最后的一根稻草,两人相依为命。甘放明没有读过什么书,患有听力残疾三级,也没有一计之长,全家的重担一下压在了这个老人身上,只能靠着种点蔬菜维持生活。那时,两人就住在土坯房子里,生活捉襟见肘,馒头、白米粥和青菜曾经是他们的一日三餐。 村里得知这一情况后,将甘放明婆孙两纳入贫困户。镇村两级在为她申请危房改造资金的同时又积极筹措资金,动员村民自愿捐款、自愿投工,将一层房子摇身变成了两层砖混结构白瓷板房屋,电视、热水器、冰箱样样俱全,这才让祖孙俩重新有了个自己的“窝”。随后,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居扶贫、新农合保险、残疾人补贴、低保、光伏分配收益、农业产业直补、耕补……各项扶贫政策都一一落实到位,终于在2018年脱贫了。 甘放明现在居住的房子 “婆孙俩的生活状况,令人揪心。村里一定要想方设法进行帮扶,让他们早日走出生活困境,特别是不要让幼小的孩子心里留下生活的阴影。”回想起当初婆孙两的生活,大田村支部书记张修海说道。 聊起过往生活中经历的酸、甜、苦、辣,甘放明的眼角湿润了起来,说到“感谢啊,政府好、邻居好,没有你们帮助,我和孙子的日子该怎么过啊,现在我的日子也奔小康了,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这样的好政策。” 帮扶干部文莉上户为甘放明送去油米生活物资 如今,甘放明的孙子宋奇林就读于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谈及脱贫后的生活,有点腼腆的奇林感激地说:“感谢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帮助,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奶奶看病也有了保障,如今我也成年了,明年就毕业参加工作了,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