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大片的好玉米,没有人来采摘和购买,真的是可惜……”在上栗县东源乡桥头村,村支书何凌云望着田间连片玉米地里硕果累累的玉米,虽说收获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但却因为销售问题,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脸愁容。 眼看大家的辛勤劳作将付之东流,何凌云对此心急如焚。于是,他向中国江西网“萍乡头条”民生工作室求助,希望请求媒体帮忙,看能不能给玉米找一条销路,减少种植户们的损失。 玉米遇“滞销”困境 村支书当起“经纪人” 上栗县东源乡桥头村位于上栗县南面,萍水河上游穿中而过,风景秀丽,乡风淳朴。村辖面积5.6平方公里,现有农户658户,人口2900余人。为加快村里经济建设,桥头村将农业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先后流转了1000余亩荒山和500余亩农田,并开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多种产业,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在桥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到特色种植中来,贫困人口也逐步减少。 何凌云告诉记者,为积极响应扶贫号召,让老百姓和贫困户富裕起来,村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成立了合作社,打造了集养植、娱乐于一体的多个产业项目,其中就有将玉米种植作为扶贫产业的项目。 今年村里种植了100亩的无公害玉米,产量大概在15万斤,本应是农户增收的大好机会,可前期因遭受严重干旱,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好不容易盼到好收成,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期又遇上连绵的降水,严重影响了玉米的采摘和销售,前期只卖了一部分,目前还有近4万斤玉米滞销田间没有销路,这也让种植的贫困户欲哭无泪。 “现在玉米一下子销不出去,不仅我们的农民急,贫困户急,村干部更是急,如果销售不出去,这些种植户们的收入也就会大打折扣,我怎么兑现当时给村民们的承诺。”何凌云说。为了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把贫困户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他还主动当起了“玉米经纪人”,四处转发消息,发动村民和自己的同学、同事、学生及亲朋好友呐喊推广。 村委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 记者在桥头村田间地头看到,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郁郁葱葱,一个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穿着一件件浅绿带淡黄的外套,露着一绺绺棕褐色的须发,正等着人们来采摘。据了解,该村种植的玉米品种有甜玉米、糯米玉米、花玉米等,味道甜脆营养丰富。参与种植、采摘、销售、运输的,主要是村里的农民,特别是当地贫困户,其中不乏还有80多岁的老人参与其中。 采访中,记者见到不少种植户对着满地满屋的玉米愁容满面,无计可施。尽管玉米长得很好,但种植户却依旧为着玉米的销路而忧心如焚。 “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很好,把土地都集中到一起搞产业,使得我们这些贫困户在家门口能有事做,而且还有一定的收入。”桥头村贫困户何基华说,只可惜天气不好,还有近4万斤玉米没有销出去,希望有好心人帮助我们一把,把这些滞销在田里的玉米卖出去。 何凌云介绍,目前市场上玉米的销售价格都在4.5-5元/斤,而我们的玉米只卖3元/斤,现摘现卖。为了帮助村民打开销路,减轻农户负担,我们村干部拼命的跑市场,还有专人联系市里面所有的批发店尽量去销售,现在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就是由于天气原因,一方面采摘难,一方面销售难。乡里的领导也很关心,到处想办法帮我们推销玉米。 消息一经发出后,来自全市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及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累计认购玉米超20000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