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源南乡 查看内容

源南乡人大助推乡村振兴掠影

2020-5-28 20:3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走进芦溪县源南乡大平村,如同穿梭在一幅乡村风景画中:远处青山蜿蜒连绵,苍翠欲滴;沥青马路两旁植被葳蕤繁茂,屋舍俨然;高标准农田平整肥沃,高产稳产;健身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欢乐祥和……一派恬静悠闲的美丽 ...

走进芦溪县源南乡大平村,如同穿梭在一幅乡村风景画中:远处青山蜿蜒连绵,苍翠欲滴;沥青马路两旁植被葳蕤繁茂,屋舍俨然;高标准农田平整肥沃,高产稳产;健身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欢乐祥和……一派恬静悠闲的美丽景象,令人陶醉。

谈到近年来村里的变化,芦溪县人大代表、大平村党支部书记刘大萍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高兴地说:“这几年我们大平村变化可大了,在乡人大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我们的渔业养殖产业兴旺发达,人居环境整洁靓丽,乡村治理和谐有序,人均收入不断攀升,大家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这是源南乡人大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群众办实事、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发展特色产业

作为“十三五”贫困村的大平村,曾经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较深。全村总人口1600多人,有贫困人口近100人。由于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民们长期以来都是以务农为生,大多数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

面对这样的困境,该乡人大主席张明富带领人大主席团成员和部分人大代表来到大平村开展调研,并召开选民代表座谈会,全面了解大平村的致贫原因和发展优势,与人大代表和村民一起商讨如何才能使这个贫困村焕发活力,实现脱贫摘帽。

通过详细的了解和实地查看,大家一致认为,大平村鱼塘众多,可以大力发展渔业养殖产业。于是,张明富与刘大萍一起起草了建立大平村水产养殖基地的规划书,并积极对接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打造出了水域面积8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大平村互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随后,该乡人大主席团为村里请来专家对贫困户开展培训,让贫困户在基地务工,赠送鱼苗给贫困户养殖。

特色养鱼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大平村10多户贫困户一举增收脱贫。如贫困户张启明,劳动能力弱又没技术,两个女儿还在读书,家里经济十分拮据。村里的水产养殖基地建立后,他多次参加技术培训,家里的几口鱼塘也获得了村委会无偿赠送的鱼苗。他运用技术科学养鱼,鱼儿长势良好,肉质鲜美,非常受客户欢迎。如今,他家住上了两层的新房,两个女儿也即将毕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助力环境整治

产业兴旺了,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然而村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并没有随着大家收入的增长而改变。源南乡人大主席团号召该村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代表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带头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在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动下,大平村掀起了环境整治的热潮。村民与人大代表一起对村里的卫生死角、陈旧垃圾、沟渠巷道和“牛皮癣”广告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村容村貌从点到面全方位发生巨变。

开展环境整治行动的同时,代表们还大力开展爱护环境卫生宣传,号召大家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在门前散养家畜等。

如今,走进大平村,满眼尽是整齐、干净的硬化巷道,不仅是房前屋后,就连藏在偏角死角的库塘沟渠、围栏灌木丛等,也让人看着清爽,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村民们住得既舒心又温馨。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大大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移风易俗

在倡导移风易俗工作中,源南乡人大主席团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具体做到“三带头”,即带头加入红白理事会、带头倡导婚事新办、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同时,人大代表监督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充分发扬一家有事众人帮的优良传统,帮助村民有序办理红白事。坚决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着力构建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美丽乡村,美在产业特色,美在人居环境,美在乡风民风。如今的大平村,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