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安源区高坑镇楠木村南公祠水塘边,一位穿着朴素、头戴草帽的老农不断将一堆堆草甩向鱼塘中心。“安生,你那么早就放鱼草?”“早点放完鱼草,好早点去田园综合体做点工。” 放鱼草的老农是楠木村南公祠组的贫困户吴安生, 今年3月份,他在组上中标了一口水塘。这是老吴自纳入贫困户之后发展的第三个农业项目。然而,过去的吴安生其实很“不安”。 因病致贫,导致生活“不安” 7年前的一天,吴安生的老婆因为糖尿病头脑发昏而摔了一跤后住进了医院,长期吃药打针,加上吴安生自己患有风湿关节炎,医疗费用大幅超支。渐渐地,夫妻俩不敢去看病,总是拖着,自己慢慢熬过去。疾病让吴安生对生活没有了信心,甚至有点自暴自弃。 2017年,楠木村计划将高楠公路两边农田进行集中流转,以金丝楠木田园综合体形式集约化生产经营。有点固执的吴安生对村里的做法不理解、不支持,在农田中心树立起高高的竹子,声称“流转没有商量”,还多次抹掉项目公示牌。就在这一年,吴安生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帮扶,建立脱贫信心 其实,吴安生以前是个非常肯钻研的农民,也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很容易满足。他曾经养过猪,打过米,酿过酒,放过塘,制过种,是个实实在在的农家行手,只是由于身体原因,被迫放弃了一些养家糊口的技术活儿。 自从俩女儿外嫁后,吴安生俩老就成了农村新一代留守老人,守望相助,相濡以沫。帮扶干部经过认真分析,以诚相待,从思想上鼓励他,树起他的信心,将其固执换化为脱贫的动力。 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吴安生享受到了先诊疗后付费的健康扶贫政策,妻子也办理了慢性病证。帮扶干部还帮助解决了夫妻俩低保审核中遇到的问题,加上房屋维修、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帮助销售农产品、产业分红等帮扶措施,吴安生渐渐对生活有了信心。 感恩奋进,创造美好生活 虽然已经纳入了贫困户,但是在帮扶干部的耐心开导及其交流下,纯朴农民本色的吴安生并没有等、靠、要,而是重新干起了以前的技术农活,奔跑在脱贫赛道上。 吴安生先是继续钻研了酿谷酒技术。为了保证品质,让买家放心来买,喝着放心,吴安生以信誉为本,用最好的谷做最好的酒,坚持价格公道,一年酿4到5次,总计500斤左右的酒,此项的年收入有4千元以上。因为专心酿酒,让吴安生对生活少了些抱怨,多了些憧憬。 2018年,他自购了一头母猪,进行自繁自养,2019年,又购买了30余只鸡进行散养,养殖收入达4千余元,还享受了产业扶贫政策补助。看到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勤劳,就能致富,吴安生开始支持村里的扶贫产业。从“没有商量的余地”转变为“事事都与你商量”,“只要村上有需要,我全力支持”。2019年,吴安生在楠木村田园综合体务工,每年有了6到7千元的工资性收入。 现在,吴安生时不时地到村上逛逛,看看有没有可以帮忙的事,组上有什么事,他总是自愿腾出地点,参与小组事务讨论。“人要知足”成为了吴安生常常挂到嘴边的话,他还自愿把农业部门派发的一些鸡苗推让给其他贫困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