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柔风轻拂。行走在安源大地,小公园里花团锦簇,河道碧波荡漾,行人怡然散着步;背街小巷墙面会“说话”,乡愁随着画面溢出……目之所及,皆是文明气息。 近年来,安源区坚持创建为民利民惠民,注重常态长效,既扮靓“面子”,又夯实“里子”,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幸福城。 精雕细琢让城市“面子”更靓 “以前卖点菜真不容易,夏天汗流浃背,冬天手脚冰凉。现在好了,菜场像超市一样,在这里摆摊、购物真舒心。”在西门巾帼农贸市场摆摊的汤师傅,谈起市场改造后的变化忍不住笑了。 近年来,安源区不断完善民生基础设施,通过探索清单管理、现场会商、定期通报、分组攻坚、专班督导五大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和基础设施强弱项补短板。一方面创新楼栋长制、路(街巷)长制,明确了20名主次干道区级路长、173名背街小巷区级街巷长,全面开展道路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利用“钉钉”软件等现代化工具,积极实施“每天一巡查、每周一小结、每两周一次调度会”的“一五十”工作法,坚决改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去年以来,投资5800万元完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市科技馆的建设,投资6000万元完成第三期30余万平方米的小街小巷“白改黑”项目,投资3400余万元完成矿区市场、流万市场等市场及周边环境改造,投资2.1亿元完成35个老旧小区改造。 越来越多的细节,催生着这座城市的“质变”:城市环境更宜人了,社区功能更完善了,停车更方便了,集贸市场更干净了,交通越来越有序了,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润物无声让城市“里子”更实 法德讲堂、乡贤讲师团、广场舞大赛、七彩安源田野课堂、乡风民俗趣味运动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各式各样的文化志愿活动在安源轮番上演,一颗颗文明的“种子”随着欢声笑语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要建文明城,先塑文明人。安源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度融合,依托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等载体,以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融入群众,传递身边正能量故事,推动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今年以来,依托1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围绕防疫抗疫、文明餐桌、关爱困难群体等主题,共开展志愿活动210余次。同时,坚持以德化人,建立完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激励、帮扶、礼遇机制,采取“3+6+N”模式组建专兼结合的志愿服务团队,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好人文化逐渐实现了由个体化向群体化的裂变,2019年安源区有3人入选“中国好人”,5人入选“江西好人”,各类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