垱下村位于源南乡东北角上,是省定贫困“十二五”村,共有328户1312人,贫困户22户71人,贫困发生率5.4%。在驻村扶贫之前,李才长期在机关单位工作,但是他思想坚定,工作扎实,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作为一名基层经验丰富的驻村干部,李才被选派到“十二五”贫困村垱下村,任职驻村第一书记。 自任第一书记以来,在上级组织的信任和领导的嘱托下,李才全身都充满了干劲。到垱下村后,李才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挨家挨户的走访工作,初步了解村中整体情况。当他看到贫困户渴望的眼神,内心不敢有任何懈怠,内心想的全是如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李才实地的走访,让村民更加认识、熟悉、了解了这位亲民的第一书记,这也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20年春节假期,李才放弃了春节假期,与村支两委和党员志愿者队伍们一起在抗疫卡口值守。中午休息时间都在认真研究疫情形势及防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村两委干部一道研究对策。在日常走访中,李才不仅努力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还努力谋划如何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村里的贫困户李芬昌,夫妻年老都70岁了,儿子患癌去世,儿媳改嫁,留下一个孙女三口人,没有普通劳动力的一家三口,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当他了解实际情况后,通过李才的多方奔走,并与村支两委商量,破例为李芬昌争取了一个村级公益性岗位,缓解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李才在垱下村为民解忧的一个缩影。在走访过程中,他胸前始终佩戴着党徽,他希望让更多的贫困户和村民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更决心汲取和传播一种精神力量,让落后的乡村重新焕发活力。 李才进驻垱下村之前之前,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比较薄弱,领导核心和政治功能发挥不够,存在党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组织观念较为单薄、支部班子老年化严重、缺少生机活力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李才意识到,垱下村滞后的工作局面要想得到扭转,就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提高支部党员参与村中工作的责任心,克服村党支部职能发挥难的问题。 垱下村的变化,便是从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开始。李才正式开展工作后,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为切实转变软弱作风,垱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规范垱下村党支部组织建设,落实“两个联席会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开展组织生活会,支部党员的党性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精准脱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明显。李才来到村里以后,时刻不忘抓党建、强作风。垱下村党支部书记曾子忠说:“开会时,李才书记总是说,村民要有发展意愿,党员干部首先要有发展信心;贫困户要脱贫致富,党员干部首先就要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第一书记到来之后,垱下村两委班子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乡政府对村中工作的推动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经过实地走访,李才掌握了村中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也为他们开出了脱贫药方---就业扶贫。今年70岁的林锡军一家4口人,儿子林浩亮患腰椎盘突出妻子改嫁留下儿女及一老,所以他无法外出务工,只能留在家里,一家人生活困难2017年已脱贫但质量不高。李才来到垱下村驻村以后,充分利用就业扶贫这一措施,优先把村里的公益性工作岗位安排给林浩亮这样的特殊贫困户。目前,林浩亮担任村里的护林员,一年可增收一万元,这让他的家庭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林浩亮说:“感谢党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位尽心尽责的好书记。”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干”字。李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牢记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真切话语,全心全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责任感,埋头苦干,为垱下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