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6月8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刘伟南)暮春四月,草长莺飞。“我要放出更强烈的火光,照破人世间的虚伪和欺诈。我要锻炼成尖锐的小刀,刺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第25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江西安源红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正在举办“世界读书日——诵读红色家书”主题活动。 红星社区“红色家书”朗读活动 文明实践站开展活动 2018年以来,安源区城郊管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务模式,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在城郊乡野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文明新歌。 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90后小个子女生周宇在“世界水日”参与“河小清”护河行动,来到流万河打捞垃圾、宣传水知识......周宇是城郊管委会流万村民,是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的一员。这样的志愿服务小队,如今在城郊已覆盖至村、社区。 志愿者周宇参与“世界水日”活动 萍乡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与横龙社区联合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给小区居民维修小家电;三角洲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小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给居民发放扫黑除恶宣传资料,介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内容,用自己的力量引导群众遵守法律法规;凤凰天成小区党员志愿者在“八小时之外”到小区认领岗位,开展家电维修、爱心助学、理发、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不用等待、不用跑腿就能解决“燃眉之急”,实实在在的为群众解决难事、急事、心事;北桥“两新组织”志愿者捐赠价值1.5万元童鞋,关爱萍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辖区内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日均500余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值守、宣传、巡查等。
大学生志愿在社区给居民维修小家电 老党员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活动 城郊管委会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多层级网络,下设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居民志愿服务队伍、两新组织志愿服务队伍、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等,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目前,辖区志愿者注册人数已逾7500人。 志愿服务活动方式繁多 “今天,我要讲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宣讲“轻骑兵”老党员赖桂昌作为志愿者在三角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开讲微党课,这种志愿宣讲服务活动,经常在城郊各地开展。城郊机关党员干部、退役老兵、道德模范和驻村第一书记等纷纷担任志愿宣讲员,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厚植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打通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老党员赖桂昌在文明实践站内讲党课 “老板,给来一桶金龙鱼油!”一大早,井冲村贫困户贾金红拿着一张印有“积分兑换”字样的券来到村里的爱心超市“购物”。根据贫困户在诚实守信、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自力更生谋生计等方面的表现经过评议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当钱用。像这样走心的文明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如开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生态环保等各类宣讲,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开展送医服务、爱老助老、友邻互助等活动,打造和谐有爱的社会氛围;开展“我们的节日”、文艺下乡、“书香沁城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各类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平安志愿者下村进户开展扫黑除恶宣传 走进敬老院,开展为老人义务剪发 扫黑除恶送戏下乡文艺演出 理论宣讲、环境卫生帮创、治安巡逻、科技科普、法律咨询、文艺演出、电器维修、健康义诊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画出了城郊管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同心圆。 志愿服务凸显“涟漪”效应 “一次精彩的志愿活动可以在别人心里埋下爱的种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江西网萍乡分站红心志愿者协会推出“雷锋热线”志愿配送公益行动,率20多名志愿者变身“代购员”“跑腿小哥”,兵分多路每天穿梭在各大生活超市、蔬菜配送中心、居民小区,为市民提供安心、温馨、放心的“无接触”配送服务,为900户居民志愿配送1300余次生活物资。同时,开展消费扶贫与战疫同行,红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乐当“卖菜郎”,为菜农增收8万多元;由红心志愿者推出的“爱心大礼包”情暖“天使”家属活动,共发放307个,物品总金额23万余元。红心志愿者协会的爱心义举不仅感动了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还获得了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正能量氛围。 红心志愿者变身“卖菜郎”,助农增收 城郊管委会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立足于服务群众,从传统的供给变为志愿供给、自我服务相结合,推行互动式、菜单式志愿服务,年均开展各类活动约600余场次。城郊管委会涌现了“网红志愿者”廖屹杰、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千余小时的“爱心妈妈”李爱萍、19年行医路,捐赠药品10余万元,义诊无数的“乡村医生”陈萍、爬山涉水关爱老人和孩子的“普通党员”李绍球等志愿服务正能量典型。 志愿者关爱老人活动 志愿者越来越多,志愿服务越来越“接地气”,文明之花越开越艳,文明新风在城郊乡野大地劲吹不息。 |